7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

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实践 课堂观察是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在目前的教学研究中,课堂观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对于课堂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和操作性的把握还远远不够。我市教育局区域联动,努力探索课堂观察的操作方法,也试图对课堂观察进行理性的思考,形成了关于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和初步的实践经验。 一、关于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 课堂观察的基本理念其实就是关于课堂观察“为什么”、“是什么”与“追求什么”的问题,我们认为,课堂观察能够促进教师个人理论、教学研究方式和学校科研功能的转变(这三个转变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课堂观察应实现目的与方法、描述与诠释、建构与行动的统一(这三个统一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进行课堂观察应追求具有自身特点的科研品质(回答“追求什么”的问题)。 1.促进三项转变。促进教师个人理论、教学研究方式和学校科研功能的转变,这是课堂观察的目的与成果期待。 (1)教师个人理论的自觉转变。我们认为,真正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是教师的个人理论,这种个人理论建立在公共理论与教师实践感悟的基础上,内隐而深刻,形成不易,一旦形成了,改变也十分困难。在个人理论的转变中,“外力”是重要的,但不能仅仅依靠外力的“指示”与“指导”,而是更多地依托于教师自觉的发现。课堂观察正是一种缘于内心自觉的唤起,是在教师心中发起的一场头脑风暴,籍此促进教师个人理论的自觉转变,无论是听课者还是执教者。我们曾经在一所学校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主题观察了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经统计这节40分钟的课上提了56个问题,平均每分钟1.4次,围绕着某个内容,老师一下子提问了8次,可是,当观课的老师如此描述的时候,执教老师马上表示“没有8次,是3次”,于是,观课老师将8次提问逐次“回放”,这时执教老师才吃惊地认同。(参见《现代校长》2007年第5期张菊荣等《有效提问:成功课堂的重要因素》)五个月后,我们又一次走进这位老师的课堂,再次观察这位老师的提问,我们发现这位老师的课堂变得“干净利落”,统计结查显示老师的提问数量是22个,其中有效提问占88%(在第一次观察中56个问题中有效提问占62%)。事后,我们对这位老师进行了访谈,她用“震惊”、“苦闷”、“尝试”、“挑战”等词语来表述课堂观察在她内心深处掀起的风暴,而后,她几乎在每次备课的时候都会特别关注提问的有效性,在每次课堂教学中都会留意提问的有效性,在每次听课活动都会分析与借鉴别人的提问艺术。但是,当我们问及:“在今天的课上有没有特别留心提问?是不是一直在告诫自己‘提问要有效’‘提问要有效’”的时候,她却说:“没有。”这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这个“没有”寓示着个人理论的内隐性变革。 (2)教学研究方式的根本转变。课堂观察不是唯一的教学研究方式,但是它会给传统的方式带来一种冲击,所以有人说“课堂观察是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 (参见《现代校长》2007年第5期沈正元《课堂观察:教学研究方式的一场革命》)。我们认为,这种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传统的教研活动常常表现出“粗放”的特性,类似于“好象”、“感觉”、“似乎”的表述话语凸现了这个特点,但是这种方式常常不能真正地影响人,比如上述的关于提问的分析,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好象问题提得比较多”、“似乎提问比较零碎”,而执教者,虽然也许表面上点头承认,可是在心里也会说“好象不多啊”、“似乎并不零碎嘛”。第二,由“离散状”向“聚焦式”转变。传统的听课活动是“无主题变奏”,所以“评课”是在“跟着感觉走”中进行的,因为没有主题,就不能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好象什么问题都谈到了,都“研究”了,但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第三,由“范式化”与“情境化”转变。课堂观察是在情境中进行的,它很少采用那种“三个优点”、“两条建议”的范式化思维,它主张的是一种“用情境说话”的具体化研究。范式化思维是一种从已有思维出发的简单思维,情境化研究则是从事实情境出发的复杂思维。我们曾经以“学生数学思维习惯”为主题观察过一位老师的课堂,课后,我们捕捉了一些重要“情境”进行描述,老师在这种“细节回放”中获得了强烈的信息,比如有这样一个情境,可以说在课堂中是稍纵即逝的:老师布置了一道讨论题,要求学生同桌讨论,老师说“123”,然后,几乎是略作停顿,马上就说“停!”我们在“回放”了这个细节之后,分析认为,这个细节包含着很深刻的理念问题,这种现象在我们的课堂上是很多的,学生思维习惯的培养需要思维的空间,而在这里,显然缺少讨论的“空间”,而且,这里更涉及到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是以“教学设计”为主,还是以“教学实际”为主的问题。因为有了这样深层次的情境分析,后来,那位老师说,她现在坚持着“宁愿少一点教学内容,也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