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复习要点.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 1、 城市: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第二章 城镇不同于乡村的本质特征 ②城镇一般聚居有较多的人口,在规模上区别于乡村; ③城镇有比乡村要大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在景观上不同于乡村; ④城镇具有上下水、街道、影剧院、博物馆等市政设施和公共设施,在物质构成上不同于乡村; ⑤城镇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区别于乡村。 还可以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口素质等许多方面寻找城乡间的差异。 二、城市地域概念 3、城市的功能地域 (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镇密集区) 1)、都市区: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2)、大都市带:由许多都市区首位连成一体,它们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活动上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复合体叫做大都市带。 6个大都市带 ①从波士顿经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到华盛顿的美国东北部大都市带 ②从芝加哥向东经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匹兹堡大湖沿岸都市带 ③从东京、横滨经名古屋、大阪到神户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 ④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切斯特、利物浦的英格兰大都市带 ⑤从阿姆斯特丹到鲁尔和法国北部工业聚集体的西北欧大都市带 ⑥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 3)、都市连绵区:以都市区为基本组成单元,以若干大城市为核心并与周围地区保持强烈的交互作用和密切社会经济联系,沿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分布的巨型城市一体化地区。 形成条件: (1)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作为发展极; (2)有对外口岸; (3)发展极和口岸之间有便利的交通干线作为发展走廊; (4)交通走廊及其两侧人口稠密,有较多的中小城市; (5)经济发达,城乡间有紧密的经济联系 三、整县改市 四、市带县体制 第三章 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城市地理位置的类型 中心、重心位置和邻接、门户位置 城市沿交通线成长的区位类型 三、从城市的生产和发展出发将城市分成三类 1、为满足广大农村物质集散和综合服务的需要而形成的中心地城市,如集镇、城镇、县城。 2、为满足区际贸易和交通运转的需要而形成的以交通运输为主要职能的城市,如港口城市 3、为满足某种专门需要,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的作用下形成的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如工业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大学城。 四、中心地型城镇 四、转运功能 1、实体转运:指货物从一种交通方式转换为另一种交通方式 2、商业性转运:指商品所有权的改变 3、政治性转运:指商品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另一个国家或地区,这是需要付关税 五、规模经济、集聚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某一生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生产规模后,才有可能生产收入大于生产成本,逐步达到经济合理的原则,但当生产规模超过某一最高限度后,生产成本又可能上升,以至超过生产收入,达到无利润可得,并要亏本的地步。 集聚经济: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后产生的经济效果和向心力,促使城市发展;当集中程度超过某一限度后,再集聚会带来不经济,产生离心力,需抑制或减小城市规模。 第章 二、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1、第一前提: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2、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 三、推-拉假说:认为人口迁移是其原住地的推力和迁入地的拉力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城市化的类型 P57 1、向心型城市化和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积极型城市化与消极型城市化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四、城市人口占人口的比例测量城市化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城镇的定义不同直接影响城镇人口数量的统计,进而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和比较 2、城市人口的定义不同也影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 3、以城市人口比重衡量城市化水平只是测量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化集中的数量过程,它不能反映城市化的其他性质。 4,城市化水平用城市人口比重表示,反映了城市化发展的相对水平,不能反映城市化发展的总体规模。 五、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 1、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与城市化 2、工业的扩张与城市化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六、再城市化:城市中心部分地区由于国际移民增长迅速及大规模的都市更新恢复了昔日的活力,人口开始恢复增长。 七、郊区化:在城市化的近域推进过程中伴随着中心城区人口的绝对下降和郊区人口的增长。 第六章 一、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和非基本部分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 城市经济活动的非基本部分: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的部分 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