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底座板施工总结
杭长铁路客运专线HCZJ-3标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
施工总结
中铁十一局杭长客运专线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二○一三年四月目 录
一、首件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改进 1
2.1挤塑板压重装置改进 1
2.2土工布粘结带施工改进 2
2.3底座板钢筋绑扎改进 2
2.4底座板模板改进 3
2.5底座板模板加固改进 3
2.6底座板混凝土标高控制改进 4
2.7底座板混凝土振捣改进 4
2.8底座板混凝土收面改进 5
2.9底座板混凝土拉毛改进 5
三、质量检测 6
四、方案优化 7
五、安全、质量卡控要点 7
六、总结 8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为了确保我部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施工质量,保证后续底座板施工顺利、高效、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根据上级文件的相关要求,我部将墙头大桥左线DK89+233.69~DK89+329.79、右线DK89+232.69~DK89+329.79段底座板施工作为首件工程工艺性试验,现将工艺试验成果总结如下。
一、首件工程概况
墙头大桥全长291.9m,起讫里程为DK89+055.06~DK89+346.96,桥跨布置式为:1-24m+7-32m+1-24m简支梁。全桥位于直线段上,划分为三个浇筑段,混凝土底座板宽度为2.95m外侧高度为185mm、内侧高度为197mm。底座板钢筋、混凝土量见下表:
墙头大桥底座板钢筋、混凝土量
类型 型号 单位 数量 HRB500钢筋 φ10 t 16.517 φ16 t 57.65 φ20 t 3.161 HRB335钢筋 Φ28 t 0.207 混凝土 C30 m3 344.5 二、施工改进
2.1挤塑板压重装置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挤塑板铺设完成后,采用垫块进行压重。垫块重量不够,分布不均匀导致挤塑板底部有空洞、翘起现象。
改进措施:后期挤塑板铺设后,采用预制块进行压重,预制块均匀满铺在挤塑板上,用预制块作为压重物可以让挤塑板与桥面很好的粘结在一起。
2.2土工布粘结带施工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粘结带刷胶时未弹线导致线形不顺直,涂胶厚度不均匀对材料造成较大浪费。
改进措施:在后期施工中先根据测量班放出的点位弹出粘结带边线,再用胶带沿边线进行粘贴,最后均匀刷胶。如下图所示:
2.3底座板钢筋绑扎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底座板钢筋绑扎时未制作钢筋定位卡具,导致钢筋绑扎成型后线形不直,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大小不均匀。
改进措施:后期施工中制作钢筋绑扎卡具。用3.4m长角钢一头抵住防撞墙,另一端在底座板2.95m范围内按钢筋排列位置在角钢上进行刻槽,钢筋摆放时用角钢上的小槽对钢筋位置进行卡控。如下图所示:
2.4底座板模板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底座板模板采用18cm高钢模,模板高度不够时底部采用底脚螺栓调高,调高后模板底部缝隙较大容易产生漏浆、烂根现象。
改进措施:在后期施工中,采用长3m高28cm一节钢模进行施工,曲线地段采用两块进行拼装,模板底部无需底脚螺栓调节,较小缝隙采用发泡剂进行封堵,避免了底座板混凝土漏浆、烂根现象。如下图所示:
2.5底座板模板加固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模板加固采用方木进行加固,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方木容易松动导致模板变形。
改进措施:在后期施工中线路内侧模板加固改用可调节式撑杆进行支撑加固,外侧采用紧线器配合撑杆进行加固。如下图所示:
2.6底座板混凝土标高控制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底座板混凝土顶面标高主要通过调节模板顶面标高来控制,模板调节速度较慢,影响施工进度。
改进措施:在后期施工中,增设振动梁,在模板顶部安装3m一节的方钢作为振动梁的行走轨道,通过调节行走轨道的标高来控制底座板顶面高程。
2.7底座板混凝土振捣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只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存在漏捣现象
施工改进:在后续施工中增设振动梁,采用人工配合振动梁振捣的方式施工。如下图所示:
2.8底座板混凝土收面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采用人工进行收面,人工收面力道控制不均匀导致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改进措施:后期施工中增设振动梁,采用人工配合振动梁进行混凝土收面。振动梁先初平,人工用抹子进行第二次抹面。如下图所示:
2.9底座板混凝土拉毛改进
存在问题:前期施工中采用毛刷进行拉毛,拉毛时线形不顺直,拉毛深度不好控制,拉毛时间未掌握好导致拉毛效果较差。
改进措施:在后期施工中拉毛时间改为混凝土初凝后,混凝土面可以站人而没有凹陷,拉毛时表面混凝土呈粉末状,而不是颗粒状。改用钢刷进行拉毛,在拉毛时用槽钢顶住钢刷一头控制拉毛线形,在无需拉毛的20cm范围内用电光板进行覆盖。如下图所示:
三、质量检测
底座板拆模后表面较光滑,线形顺直。对底座板宽度、平整度及厚度进行了检测,检测数据见下表:
检测项目 设计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在专题学习恪守“六大纪律”筑牢思想根基研讨交流发言材(10篇).docx
- 《稻草人》读书课、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教学设计.pdf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假期有收获(精品课件).ppt
- 2024全国交管12123驾驶证学法减分(学法免分)考试题库与参考答案.docx VIP
- 第2课 在线信息的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科技三年级上册.pdf
- 2024年乡镇平安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精选9篇).docx VIP
- GBT 1.1-2020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授课讲解文件资料.pdf
- 双频大张角射灯天线产品规格书.pdf
- 宇通客车营运能力分析.docx
- 红色大气简约风红色经典故事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