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毒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动物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毒物﹑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及其分类
1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能对活的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toxicant or poison)。其能与机体发生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毒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非毒物之间并无绝对界限。以马杜霉素为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浓度为5㎎/㎏ 的条件下,能预防雏鸡的球虫病,是药物;而当其在饲料中的浓度达到6㎎/㎏ 时,就会抑制鸡的生长;当达到9~10㎎/㎏ 就会引起中毒,就成为了毒物。要区分一种外源化学物是有毒或者无毒,主要决定于机体与之接触的剂量与途径。正如毒理学家Paracelsus所说:“物质本身并非毒物,只有在一定剂量下才变成毒物;毒物与药物只是剂量的不同”。
2 毒素 毒素 (toxin) 是一类特殊的毒物,是由活的机体产生的,其化学结构尚不完全清楚。毒素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毒素 (phytotoxin) ﹑动物毒素 (zootoxin) ﹑霉菌毒素 (mycotoxin) 和细菌毒素 (bacterial toxin) 等;细菌毒素又可分为内毒素 (endotoxin) 和外毒素 (exotoxin) 。凡是通过叮咬(如蛇﹑蚊子)或蛰刺(如蜂类)传播的动物毒素为毒液 (venom) 。一种毒素在确定其化学结构和阐明其特性后,往往按它的化学结构重新命名。
3 毒物的分类 据估计,全世界登记有化学结构的化学物有500多万种,且每年还有1000多种新的化学物投入市场。目前人们经常接触和使用的化学物有6万~7万种。这些化学物根据其用途和分布范围可分为:
(1)与工业化学物生产有关的毒物 包括生产原料﹑辅料,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副产品﹑杂质﹑废弃物和产成品等。
(2)与食品或饲料有关的毒物 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着色剂﹑调味剂﹑防霉剂和防腐剂以及食品和饲料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等。
(3)与药用化学物有关的毒物 包括人医和兽医用于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化学物,各种消毒剂﹑改善畜禽生产性能和提高产量的各种药物添加剂等。
(4)与环境有关的毒物 如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中的各种化学物等。
(5)与日用化学物有关的毒物 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家庭卫生防虫杀虫用品等。
(6)与农用化学物有关的毒物 包括农药﹑化肥﹑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瓜果蔬菜保鲜剂等。
(7)生物毒物 如动物毒素﹑植物毒素﹑霉菌毒素和细菌毒素等。
(8)军事毒物 如芥子气等化学武器毒剂。
二﹑毒性﹑危险性及安全性
1 毒性 毒性(toxicity)是指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易感部位引起有害生物学作用的能力。一种化学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愈大,则其毒性就愈高。各种化学物毒性大小主要是由其结构决定。除结构外,毒性与进入机体的化学物的剂量密切相关。此外,还应考虑下列接触条件时化学物毒性的影响。
(1)染毒途径 在多数情况下,化学物需要进入血液并随血流到达作用部位后才能发挥其毒性。不同染毒途径直接影响化学物进入血液的数量。同一种化学物经由不同途径(如经口﹑经皮或注射等)与机体接触时,其吸收系数(即进入血液量与染毒量之比)是不同的。例如,经静脉染毒时,化学物直接入血,吸收系数为1,即完全吸收,通常表现其毒性为最高。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同剂量的同一种化学物以不同的途径染毒,其毒性大小的顺序为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经呼吸道染毒通常与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的毒性相近。
(2)染毒时间 节律活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人和动物的许多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病理过程都呈现昼夜节律性变化,叫生理节律。在研究中,化学物的毒性也依染毒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称为时间毒性(chronotoxicity)。在评价化学物的毒性时,除了要统一各种实验条件外,还要对染毒时间规范化。
(3)染毒频率 对同一剂量的某种化学物,如果是一次全部给予动物时可引起严重中毒,若分3次给予,可能只引起轻微的毒作用,而分10次给予,可能不引起任何毒效应。这是因为当多次染毒时,机体可在两次染毒间隔时间内,将该化学物代谢为无毒的产物或排除体外,也可将毒物对机体已造成的损伤进行一定的修复。对于具体的化学物而言,染毒的间隔时间短于其生物半衰期时,进入机体的毒物量大于其消除量,易于蓄积而引起中毒;反之,如染毒的时间间隔长于生物半衰期时,就不易引起中毒。
2 选择毒性 在一定条件下,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果一种外源化学物只对某种生物产生损害作用,而对其他种生物不具损害作用,或者只对机体内某一些组织器官产生毒性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