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哲学和宋明理学
(四)持敬 1、庄整严肃 不仅要克制内心的种种欲念,同时要注意约束自己的外在举止和形象。他认为这看起来是一个外在修养的问题,实际上经过长久的修养而成习惯,内心的邪念私意就会逐步减少,道德原则自然逐渐成为意识、情感的主导。 外不庄则内怠 2、主一无适 敬的内在修养方式,在程颐看来就是“主一”。 主一就是专心于一处,无适就是不要三心二意。使意念集中在自己的内心,养善闲邪,而不四处走作,这样存久自明。 3、有主则实 “吕与叔尝言:患思虑多,不能驱除。曰……如虚器入水,水自然入,若以一器实之以水,置之水中,水何能入来?盖中有主则实,实则外患者不能入,自然无事” “‘中’又何形?如何念得它?只是于名言之中拣得一个好字。与其为‘中’所乱,却不如与一串数珠。及与他数珠,他又不受。殊不知‘中’之无益于治心,不如数珠之愈也。夜以安身,睡则合眼,不知苦苦思量个甚?只是不与心为主。” “人心作主不定,正如一个翻车,流转动摇,无须臾停,所感万端,又如悬镜空中,无物 不入其中…… 心若不做一个主,怎生奈何?张天祺昔常言“自约数年,自上著床,便不得思量事”,不思量事后,须强把他心来制缚,亦须寄寓在一个形象,皆非自然。君实自 谓 “吾得术矣,只管念个中字”,此则又为中系缚。” 念“中”或数珠的做法好像是心中有主,但都不自然。所以,心作主是应主于理,他说:“人多思虑不能自宁,只是做他心主不定,要作得心主定,惟是止于事,为人君止于仁之类”,只要使心保持敬畏的状态,思虑的纷扰就可以自然排除。 4、敬则自静 “静”是佛道两家精神性的核心范畴。内心的平静也是宋代道学追求的境界。程颢提出动亦定、静亦定的修养方法,程颐以主敬为宗旨,但也不排斥“静”,只是不以“主静”为宗旨,同时,他强调注意与佛教划清界限: “问:敬还用意否?曰:其始安得不用意?若不用意,却是都无事了。又问:敬莫是静否?曰:才说静便入于释氏之说也。不用静字,只用敬字。才说著静字,便是忘也。 ” “用意”指人对所做的事情或欲达到的目的有强烈的意向,佛教认为这属于“执着”,是一切烦恼的根源。程颢受佛教的影响,故也说“事则不无,拟心则差”。程颐则认为,主敬开始阶段必须著意用力,在他看来,不著意和主静都是释氏修养方法的特征。“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但静本身并不是敬,更不是敬的唯一内容。 静的问题涉及到养气的问题。二程都不重养气之功。程颢说:“施之养生则可,于道则有害。” “胎息之说,谓之愈疾则可,谓之道,则与圣人之学不干事。圣人未尝说著。若言神住则气住,则是浮屠入定之法。虽谓养气,犹是第二节事。亦须以心为主。其心欲慈惠安静,故于道为有助,亦不然。孟子说浩然之气,又不如此。今若言存心养气,只是专为此气,又所为者小。舍大务小,舍本趋末,又济甚事?今言有助于道者,只为奈 何心不下,故要得寂湛而已,又不似释氏摄心之术。论学若如是,则大段杂也” (五)涵养与致知 1、涵养未发 《中庸》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根据二程的学说,“中”代表一种本然的善,寻求这个“中”的方法就是涵养的方法。 程颐的“理”的观念 “理”是外在的,人对“理”不能增一分,也不能减一分。“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现实世界有没有它的具体实例,也不在于人是否知道它们。 程颐的精神修养方法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 周敦颐强调“静”,程朱强调“敬”,表明与禅学进一步分道扬镳。 “敬”把修养须用工夫这一点凸显出来了。 “敬”什么呢? 陶冶感情的方法 把感情和私己分开。 程颢“圣人喜怒,不系于心(私心)而系于物。” 颜回“不迁怒”——“镜何尝有好恶也?” 寻孔颜乐处 指生命的快乐,而不是指寻求生活的乐趣。 圣人的快乐是他内心状况的自然反照,即周敦颐所说的“静虚动直”,也可以用程颢所说的“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来描述。 圣人如果停留于“乐道”,则他和道、主观和客观还是分离的;圣人以己为乐,是因为他已经和道合为一体,乐得主体和乐得客体已经结合,圣人所乐的正是存在的这种状态。 它把儒家对人生的态度和佛教、道家对人生的态度区分开来。 他不像佛教徒那样,自外于万事万物的流程,也不像道教徒那样,企图以“养生”来延长生命。 圣人既洞察宇宙的动的本性,因此,知道“生无所得”,“死无所丧”,因此,安然地过一个寻常人的生活。 “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禅僧的“妙道” 北宋五子——程颢 程颢和程颐是“道学”(即理学)的创始人,他们认为他们的学说把孟子以后中断了一千四百年之久的儒学道统真正承接起来了。 程颢:“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度公共营养师二级专业技能考试题库.doc
- 《初中女生的青春期教育》专题ppt课件.pptx VIP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附答案).pdf VIP
- 亚磷酸三甲酯(三甲氧基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docx VIP
-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采购、安装工程太阳能热水系统施工组织方案可编辑.doc VIP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培训(共162张课件).pptx VIP
- 气道危重试题及答案.docx
- 大国兵器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docx
- 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第3版)全套PPT课件.pptx
-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