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讲整体教学设计(46张).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宋文讲整体教学设计(46张)

课外积累、延伸与拓展 1、总结积累素材: 例:在游山途中因轻信随从,半途而废,褒禅山最为奇妙之处能一睹为快,王安石懊悔不已,从而悟出“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生活中,只有远大的志向还远远不够,还要有个人能力和外物的帮助。 此素材可用于如下作文话题与观点: 1、人要善假于物 2、立志、蓄力、借物是做事成功的三要素(不要单纯夸大某一要素的作用) 3、善假于物,但不要依赖于物等。 2、补充试题:2014年东城二模试题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 3、课外拓展延伸: (1)课文第3段中,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依他看来,“求思”应具备哪些条件?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试查找有关资料,联系王安石的政治活动,写一篇短论,陈述你的观点。 (12分,不少于220字)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深入领会第3段的内容,思考“力”“志”“物”三者的关系,体会作者的态度,并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析这种态度给作者的政治改革带来的影响。 阅读延伸 《学探诊》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谈到,唐代高僧大德慧褒死后,史料不存,连花山之名都被后人音谬为华山。作为未来的改革家,王安石预见到了失败的可能性,也思虑到身后之名,有可能因为古书不存,被后世谬传。面对历史上有所作为但行止有缺的人物,智慧的你该如何去评价?请从你的生活实践或阅读体验中寻找答案,说出你的看法。(12分,不少于220字) 《赤壁之战》——拨开历史烟云,重现“庙算”之机。 重难点突破之一 ——史笔的特点,与文笔的区别。 史笔的特点: 1、详略分明,既再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又突出地描述其中的重要史实。 2、评价人物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寓褒贬于叙事。 3、在叙事中显示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必然规律。 重难点突破之二——选材和布局分析。 1.选材的分析。介绍选材的大致情况:选自《吴书·周瑜传》的材料最多(包括第4段以及第3、7段中的一部分);其次是《吴书·鲁肃传》(包括第1、3段中的大部分),再次是《蜀书·诸葛亮传》)。 选材的目的:这三个人对推动孙权联刘抗曹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对形势的分析也极其正确。这些材料的价值:极其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发展的进程,补正史之不足。 2.布局的分析。本文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是:详写决策过程,略写战斗情况;写决策过程,以孙权贯穿始终。 这样布局好处:未战而“庙算”已胜,战斗乃“庙算”之余事;对刻画孙权的形象有很大的作用。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重难点突破之三 ——体会主要人物的不同的个性特征,学习司马光高超的写人叙事艺术。 孙权——视虑高远的统帅。 他的性格貌似矛盾和犹豫不决,其实是一个稳重求实、善纳良言、威望极高、知人善任、大权独揽,并有着极大魄力和勇气的统帅。 比较周瑜与鲁肃之性格:周瑜与鲁肃同属主战派,但一为武将,一为文官,一为谋士,一为将领,掌握军权,两人的性格通过语言也表现得非常明显:周瑜直言不讳,开口就骂曹操是“汉贼”,而鲁肃只称其名,比较平和;周瑜说曹操是“送死”,鲁肃只说:“共治曹操”。一文一武的口气完全不同。周瑜开朗真率,鲁肃机智沉着,个性各异。 众星拱月之法, 多角度,多层次 《赤壁之战》拓展延伸 1、补充阅读《三国演义》中 “赤壁之战”的相关情节,体会史笔与文笔的区别。 在《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是全书最重要、规模最大、人才最集中的战事。从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鲁肃来夏口吊刘表之丧开始,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第四十七回“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到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 都是描述赤壁的战事。 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资治通鉴》没有一个字在讲宋代,但每一个字都在讲宋代。它对于历史的解读,对兴衰成败的总结,都是指向宋代的现实问题。 “稽古以至治”:先去总结历史经验,然后找出治理国家的经验和规律。 他的政治观念,决定了他如何稽古、如何叙述历史,而不是通过稽古,另行总结一套政治观念。 全文八个自然段写战争前的准备,而战斗过程只用了两个自然段来描写。通过这样的安排,旨在说明,只要能够正确地分析客观形势,采取正确的对策,掌握战略防御原则和有计划的战机,就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突出了作者思想和战役中的理性光芒,发挥了极好的借鉴作用。 回顾《曹刿论战》、《殽之战》、《勾践灭吴》等文章,帮助理解史料剪裁的依据。 穷究治乱之源,上助圣明之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