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ppt

  1. 1、本文档共1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诗宋词选读·沉郁顿挫杜甫诗

“沉郁顿挫”的杜甫诗 概说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祖审言,著名诗人。杜甫曾应进士举,不第。天宝中,客长安近十年(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故世称杜少陵),郁郁不得意。安史乱起,流离兵火中。肃宗朝,官左拾遗。不久,弃官入蜀,后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举家出蜀,病死江湘途中。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诗史”。有《杜少陵集》。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所谓沉,主要是就情感的深沉而言;所谓郁,主要是就情感的浓郁而言。所谓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 沉郁,指其诗以精练的字句表现广阔的意境,进而反映深刻的社会现实和深沉苍凉的感情。 “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顿挫,从字面上看,就是指语意的停顿挫折(间歇﹑转折);从结构上看,顿挫往往表现在起承转合处,表现为纡徐(从容缓慢的样子)斗健(峭拔刚健),交互为用,按理循脉,或起或伏,有情有景,相间相融。 顿挫,就是指其诗语言、 韵律曲折有力,平仄、叠词等方法的独特运用使其诗音节铿锵,愤激难抑。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 杜甫极善于运用反复、重叠、对比、衬托等手段,使沉郁之情巧妙地寓于跌宕有致、徐疾相间的顿挫中,把沉郁顿挫揭示在人们面前。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白话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这首诗当中,你读出了昭君怎样的心事?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首联并没有写她的怨恨,写的是什么?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的奇伟形象。 佳句鉴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 “连”字写出塞万里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 “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 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回答。该句运用了典故,但诗人用事巧妙,仅以“省识春风面”五字带过,而隐去了历史事实,指责汉元帝的昏庸造成了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 颈联两句与上两句前后呼应,正因为元帝“省识春风面”,才有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剧;正因为有“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才有其“空归夜月魂” 。总之,对昭君悲剧的根源做了明确揭示。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清·李子德 背景介绍 “旅夜书怀”顾名思义就是旅途中夜里写下的抒发自己情感的诗。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天,杜甫携家人再次回到成都,给严武做节度参谋,生活暂时安定下来。但不料第二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他不得不再次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飘泊,这首诗是杜甫乘舟行经渝洲、忠州时写下的。 当时的杜甫已53岁,且常年有病,因国家时局不稳,自己生活没有着落,又行无定踪,因此一路上他心情十分沉重,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他的这种心情。    诗歌题为“旅夜书怀”,想一想,诗中那几句写“旅夜”,那几句“抒怀”? 探究思想内容 细草 、微风、岸、危樯、孤舟。 两个意象写旅夜的环境和感受,表现了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1、首联中写了哪些意象?“细草”和“孤舟”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加以分析。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