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9、18.2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pptVIP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18.2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ppt

9、18、2   为自己设置一道“防火墙” 思考:教材中曾某的犯罪行为带来了哪些危害? 盗窃、抢劫、欺凌、斗殴等是未成年人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行为既侵害了他人,给他人及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又会断送自己的前程,乃至破灭家庭的希望和幸福。 认清犯罪危害 态度: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2004年1月28日20时12分7秒,某计算机公众网络被恶意攻击,瞬间崩溃,造成巨大损失。警方经过严密侦查,于2月10日将17岁的秦某、韩某抓获。 经审讯得知,他们这样做竟然只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计算机水平,却不知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法院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分别判处秦某、韩某有期徒刑5年。 思考:秦某和韩某犯罪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 一、不知法导致违法犯罪 有些未成年人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学校,有的来自社会,但未成年人自身不知法、不懂法、法律意识淡薄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不知道法律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做了违法犯罪的事情自己却意识不到;或尽管对法律有所了解,但法律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从而愈陷愈深,导致违法犯罪。 辩一辩 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岁未满16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罪、抢劫罪、贩卖毒品罪、放火罪、投毒罪、爆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我们现在年龄还小,不会违法犯罪,又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即使违法犯罪也不会受到处罚。 爸爸: 您在信中列举了我曾做过的一件件小事,如趁父母不在家约朋友来家放爆竹;看到有人在开锁.没有细究底细就热心地帮助开;和朋友一起玩玩具弓箭和手枪等。虽然这些事情我认为不是故意的,而且是没有恶意的,但如果造成危害,后果将不堪设想。您说得对,法律是无情的,谁违法谁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我们应虚心接受家长的教导,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做遵纪守法的好孩子。 阅读理解教材“心灵对话”内容小组讨论:应怎么回信? 二、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多次偷窃 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歌舞等场所; 吸食、注射毒品 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违纪 违法 犯罪 要求: 1.请你用这三个词语说一句话。 2.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各小组依次进行。 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谚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小时偷针,大来偷金。 一失足成千古恨,贪小便宜吃大亏。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一个未成年人的道路 二、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1.不良心理如果不加控制,则有可能导致违法犯罪。盲目好奇、消极模仿、盲目攀比、逞强好胜、嫉妒、从众结伙、报复心理等都是容易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不良心理。 2.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正,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已属违法行为,如不及时矫治,极易滑向犯罪的泥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