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病防治知识PPT课件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主要症状是心绞痛。 常见症状 典型胸痛,心前区不适,心悸,乏力,猝死,发热,出汗,惊恐,恶心,呕吐,心衰; 容易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长期的血压升高,血液里脂肪含量增高,血糖高,经常吸烟,长期精神紧张、容易冲动,体型肥胖,缺少体力活动等 冠心病发病机理 危害机制 1.使全身动脉血管粥样硬化: 血管壁增厚斑块形成--供血量减少 血管腔狭窄--相应器官缺血 血管闭塞--相应器官坏死 供应心脏血管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逐渐狭窄造成心绞痛---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图示 下面为正常动脉内膜,黑洞处为血管开口 上两条为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黄色突出物为斑块、部分血管开口已被斑块填充 冠心病预防与急救 脑卒中 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俗名中风,系急性脑血管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部动脉本身的病变所致;一类为出血性中风,如人们熟悉的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提醒听众:不要轻信各种广告、夸张促销各种保健品、药品。防止上当,白白丢掉几十年的储蓄。 发病 (一)慢性病的定义 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常见的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等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包含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 (二)慢性病的分类--危害性 1致命性慢性病----- 主要有各类癌症,艾滋病,后天免疫不全综合症,骨髓衰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等疾病. 2可威胁生命的慢性病---- 主要有血友病,肺气肿,高血压,老年性痴呆,糖尿病,硬皮病,慢性酒精中毒,红斑性狼仓,脑出血,脑梗塞,慢性肾功能衰竭,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 3非致命性慢性病----- 主要有痛风,帕金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胆石症,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慢性支气管炎,先天性畸形,缺氧后遗症,青光眼,创伤或烧烫伤后遗症等疾病. (二)慢性病的分类--疾病系统分类 (三)慢性病的特点 起病缓慢隐匿,潜伏期长 病程迁延,持续时间长 难以治愈,容易出现并发症 可变性和阶段性 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指导 单纯性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四)我国慢性病现状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是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医疗费用极其昂贵,增加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2015年4月10日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年)报告》,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作了回顾总结。 (四)我国慢性病现状 卫生部报告宣示: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2.6 亿人。慢性病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的 85%、疾病负担的 69%。慢性病给家庭生活、卫生服务系统和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尤为严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四)我国慢性病现状 (四)我国慢性病的现状 (四)我国慢性病的现状 2015年报告称慢性病综合防控形势严峻,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已成为主要死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全国总死亡的86.6%,2012年为85%,而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近70%; (五)慢性病危险因素 (五)慢性病危险因素 慢性病的患病与死亡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慢性病危险因素 高血压 高血脂 高血糖 高体重 以上为主要危险因素 高尿酸 缺乏运动 心理状态 吸烟 过量饮酒 饮食结构不合理 以上10项均为自己可控因素 年龄 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肿瘤等) 为自己不可控因素 (六)常见慢性病基本知识 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 脑卒中 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害: 1.患病率高. 2.并发症发生率高,具有致残致死性,危害严重. 3.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 糖尿病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1.年龄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