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慧:启蒙、选择与转型——新文化运动再思考专用课件.ppt

李慧:启蒙、选择与转型——新文化运动再思考专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慧:启蒙、选择与转型——新文化运动再思考专用课件

新文化运动 进才中学 李慧 “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 ——汪叔潜:《新旧问题》,《青年杂志》第1卷第1期,1915年9月 “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 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 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 从不是一个先知 ……” ——伏尔泰 《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巴黎,1687年) “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 ” 1917.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 ……” 1916. 陈独秀 李大钊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辛亥后的中国:民族危机 时代逆流 1914,袁世凯祭孔 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 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 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陈独秀 “我符合人们的希望么?一般说来,祖父和父亲是满意的。我恬静、服从,上进,总之任随他们摆布,他们叫我演什么角色,我从来不拒绝,我觉得演这种角色是很自然的事情,犹如人必须穿衣吃饭才能生活一般自然。……” ——《郑超麟回忆录》 郑超麟(1901~1998),出身福建,留学法国,曾在法国与周恩来等人创建“少年共产党”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杂志》第一卷1号 陈独秀(1879~1942) 幼学 四书、五经 17岁 考中秀才 18岁,未中举,接受家族包办婚姻 22岁 赴日留学 24岁 因伙同邹容等人强行剪他人辫子,被遣送回国, 创办学会、报纸,抨击时政 28岁,再次赴日留学 33岁,参加二次革命,失败,流亡日本,协助章士钊 办《甲寅》杂志,使用笔名“独秀”发表文章 36岁,回国,创办《新青年》 上海市黄浦区南昌路100弄2号 陈独秀故居 《新青年》 编辑部旧址 1916年 1915年 美国钢铁大王 “安德鲁·卡内基” 法文“青年” “有雇佣根性者,不可以成大业,即身为扫地贱役,亦当以主人自命。此余对于青年第一之忠告也。” ——卡内基 陈独秀: 《敬告青年》 (1915年9月) 一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二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三是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四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五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杂志》第一卷1号 1915~1916年,《新青年》创办之初,月印刷量为一千份 1917年后,销量渐长。 1919年后,销量激增,一度重印至一万六千份 要民主,不要专制 要科学,不要迷信 要白话文,不要文言文 要新文学,不要旧文学 傅斯年 (1896~1950) 罗家伦 (1897~1969) 杨振声 (1890~1956) 幼年接受私塾教育 16岁奉家长之命成婚 25岁入北大国文系 冯友兰 (1895~1990) 徐志摩 (1897~1930) 自小接受私塾教育,古文功底全班第一 20岁进入北大法科,次年留美; 读书世家 6岁入私塾启蒙 20岁进入北大法学科,后改文科哲学 2岁开始背古诗 4岁入私塾至15岁 21岁进入北大 生于举人家庭,书香门第 5岁入私塾读书 17岁进入北大 受胡适影响,尽弃旧学,接受新说。创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月刊。参与五四运动。 参与创立新潮社、《新潮》月刊。五四时期学生领袖之一。1920赴欧留学;1926,参加北伐 1918年与进步同学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任编辑部书记。 1919赴美留学,1924回国,投身教育 1918年毕业,从事教育,1919创办《心声》月刊 1920赴美留学,师从杜威 留美期间,最初主要学经济学、语言学、社会学等。 1919,受五四新思潮影响,改学文学 杨振声回忆道:“《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五四运动回忆录》 《新青年》 “新青年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