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校园暴力频发的社会成因与对策参考资料 .doc

校园暴力频发的社会成因与对策参考资料 .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暴力频发的社会成因与对策参考资料

校园暴力频发的社会成因与对策 | 思享会 思享会皮艺军、郭开元2016-06-14 07:24 [摘要]校园生活本应该是纯洁、快乐的,不应该是暴力、血腥的。是什么让二者结合起来呢?校园暴力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至今为止,还缺乏全国层面的权威、系统的调查成果。 近年来,校园暴力不仅让从事青少年研究的人感到匪夷所思,也让整个社会非常吃惊。甘肃女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1人被刑拘。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年。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中国校园暴力事件连年上升,70%为报复型犯罪。究竟原因何在? 中国政法大学何兵教授、皮艺军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处长杨新娥、律师李霄霖和李金星等人做客“腾讯思享会?蓟门决策”,就校园暴力频发的成因与对策展开对话。以下为皮艺军教授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开元的发言实录: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暴力基本理念上 有天壤之别 皮艺军 皮艺军(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今年2月,三名赴美中国留学生因为欺凌同学被美国法院判刑6-13年。这一案件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从中可见中国人和美国人在暴力基本理念上有天壤之别。在中国,有多少校园欺凌的孩子会被判刑?那我们对暴力能不能做到零容忍?在美国,一个华人孩子骂黑人孩子,学校会采取非常严厉的方式,把双方家长放在一起进行沟通、协商、赔礼道歉。什么是暴力?不是打到一定程度让警察管了才是暴力。用语言攻击就不算暴力?在《联合国反家暴法》里,一个人长期受到冷漠就是一种暴力,比肉体的暴力更加严重。我们通常对肉体的暴力注意得比较多,但对心理和精神上的暴力却比较忽视。 十几年前,成都都江堰发生过一起案子:十几个女生特别有耐心地折磨一个女生,通宵达旦,想各种办法折磨她,还把有些属于犯罪情节的视频发在了网上。她们这么做有什么动机?——支配权,这种支配权跟现在的官本位有关系,施暴者对别人居高临下施展权力,会让人感到一种满足。再有就是对暴力的崇拜,施暴者往往追求施虐的快感,很多欺凌行为之所以持续七、八个小时,肯定是感到很快乐。每个人都会有比较变态的心理,比如看暴力电影感到身心愉悦,孩子玩杀人游戏感到很放松。校园欺凌一定跟这个有关系。为什么他们不以暴力为耻?因为成人赞同暴力、容忍暴力,而成人社会在暴力问题上的普遍误解,或者扭曲,一定会影响到孩子。 校园欺凌 校园暴力要依法治理,但法律不是万能 不要把少年犯罪治理当做小儿科,少年在这个时代里所作所为标示着人类最基本的冲动、欲望和最基本的诉求。校园欺凌都应该依法治理,但不要陷于“法律万能”之中,比法律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严重缺乏的规则意识,这种规则意识的形成和强化才是我们治理、减少校园暴力的基础,依法治理的基础是依规治理。 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在校园内部解决。其一,我希望每个学校针对校园暴力包括校园欺凌有一个明确的行为守则或者行为规范,详细写好哪些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其二,学校在处理类似事件的时候可采取多元化的处置方式。比如所谓的训诫、社区校正、社区服务,在校园内能不能做?反过来,我们的学校能不能对校园暴力做到零容忍,做到依规治理?其三,在制定“反校园暴力”的规则时,让学生参与。中国有多少校园校规是中学生参与制定的?几乎没有。 青春期躁动,不干预比干预更好 但对于校园暴力、校园欺凌与青春期调皮捣蛋、恶作剧要有所区分。青春期有其特殊性,我们的社会很不愿意承认人在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会影响孩子做坏事,他们认为孩子生下来只能是向善的。我曾经写过一本书《青春期危机》,那些脱离儿童期,进入到青春期,接近成年期的学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正处于躁动的时期,还有学生给我说过一句话,叫“人不越轨,枉少年”。青春期理论告诉我们:调皮捣蛋、处于违法边缘的孩子,长大以后绝大部分都安静下来了,青春期可以自然治愈,所以我们对孩子在青春期间的行为应该有理性的看法,不应该过度地干预。不干预可能比干预更好,但这对中国家长来说根本不可能,而且不干预的家长很可能被人所指责。 中国的校园暴力75%发生在中学生之间 郭开元(右一)在学校做调研 郭开元(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研究所所长): 校园生活本应该是纯洁、快乐的,不应该是暴力、血腥的。是什么让二者结合起来呢?校园暴力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对校园暴力的研究,至今为止,还缺乏全国层面的权威、系统的调查成果,多基于个案。 目前来说,校园暴力的特点非常明显,在行为主体方面,初中生占较大比例,根据法制网舆情检测中心数据显示,2015年1—5月,媒体曝光的40起校园暴力事件,75%的校园暴力发生在中学生之间。行为动机简单,多数原因是基于日常琐事,比如叫外号、逞强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