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气所磅礴参考资料
是气所磅礴
——从《唐诗选注》看以气御诗
唐诗文化
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
公元311年,精悍的匈奴人与羌族人南渡黄河,冲破长城,穿越朔方原,来到了司马氏的城门下。作为汉族人的政治经济中心的洛阳、长安被攻陷了。自永嘉之乱起,西北地区的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陆续占领了富庶的汉水谷地,燕山南北,史称五胡乱华。当时,拥有成熟的九品中正制的东晋土族在温暖湿润的长江以南安定下来,继续埋首于手边的玄谶之道。被称为历史黑暗的南北朝,是一个南北文学分化的时代。在北方流行汉儒的经学的同时,南方士人沉醉于庄老玄学,崇尚清淡,注重抽象名理论辩。北京大学的袁行霈教授曾说,“南朝文学已成为了一个独立部门,而且有了‘文’,‘笔’之分,‘文’指美感的文字。‘笔’指应用的文字,这是文学观念的进步。”然而也正是这个进步,促使士人倾力于研究艺术技巧,希望使文字达到更精巧更妙奇的境界。“竞一字之奇,争一字之巧。”在南北朝时期,一种华艳轻浮,淫靡纤巧的风气弥漫文坛,徒有病态美丽的面庞,却缺少筋骨,没有血液。这种浮躁一直延续下来,即使陈子昂所倡导的诗文革新与韩柳的古文运动也没有使其消失殆绝。
经历短暂隋朝的纷乱过后,统治中国的是北方士族门阀的李氏。统治者拥有四分之一胡族血统的李氏王朝是南北交融,中外汇通的雄伟博大的朝代。唐诗文化是在光风高绝的大唐时代才独有的文化。更加讲究格律的文体与唐帝广阔的背景,唐诗是优秀的,拥有不可抵拒的魅力。
复旦大学的文史研究院院长葛北光教授曾在《唐诗选注》中这样写道,“只有那个催生了激情、天真和理想的时代,才有这样瑰丽的绝唱”。
“文胜质者史,质胜文者野。”
拥有严谨工整章法的格律诗,无疑是唐文化史的莫大进步。而其中隐藏的隐患是这种严谨工整所延续下来的六朝浮靡。注重形式,钻琢雕巧,诗人们摸索了上百年而求得的唐诗文化,却始终没有完全摆脱“六朝以来好搬弄华丽辞藻的繁芜之风”,葛北光教授在评价虞世南时也曾写过“排列丽日的六朝腔调”。“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效寒岛瘦的苦吟诗人竞争一字一文之巧的诗苦,是由于南朝以来文坛普遍的文弱,“妇人态”的诗人即使拥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也很难拥有强大的艺术力量。因为诗中没有支撑的骨架。就如同难砌的脂粉。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到白居易所提倡的新乐府运动,老妪能解的行诗规则为唐诗文化打开新一扇门,白话诗风开始盛行。但是后期的少数诗人掉入了另一人个怪圈——如何能让诗文浅显。
“文章合为时而作”固然是好的,但却不必反对炼字精巧,不繁芜却俗气,失去了诗歌原有的韵味,说到底不过是太过拘泥于形式。
其实六朝浮靡与老妪能解都是一样的,诗歌的本质不在精巧或粗浅的诗风,而在气质和才情上。
二、心之所至,诗为所成
曹丕在写《典论》时首次提出了“气”的概念。其实气作为哲学术词早在先秦时就已出现,但与文学艺术结合,建安诗派是首创,因此慷慨悲凉,磅礴壮阔。
气是什么?境界,性情,才调,写作的激情,冲动。我常以为写诗大可不必着重于形式,重要的是一股充贯其中的气魄,与云天比高,与古今等量的回荡,一种使人不得不慑服的力量。气是诗骨,要的是吞吐天地的壮阔,余光中先生有句话形容得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诗歌要的便是“吐”,不假思索,不必雕琢,言我所思,书我所想,心之所至即为成,何必拘简钻巧,因循守旧。如若为争一字一句,而偏离真意,岂非舍本逐末,上下倒置?横有千古,纵有八荒,纵情大放与宇宙间,是为诗道纵横四字。
充斥其气,首先是自有灵气。灵气,是逸气,是用诗笔创造前所未有的天地。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保守又拘泥的诗文是诗歌的死亡。空乏的山水外景,亦步亦趋,没有血肉,骨骼,灵魂,精神。诗歌是有生命的,好的诗歌会吟咏自己,离开纸页飞入你心,与你同喜同忧,呼应所求。写一手没有灵气的诗是在谋杀诗歌,是莫大的悲剧。
壮气。壮气更像一种狂妄,气如破竹如暴风骤雨的急攻,或者更应该叫做霸气。博览壮烈,叫人魂魄飞荡,天下行者都要膝行而前,莫敢仰视,以壮气夺人。我不愿见晚唐一如暝色的苦闷,也不愿见宋词那些锁在小楼深院里的闲愁。诗歌应该冲贯起气势,飞出云层,乘着泠风一直飞到天际,吞吐群星,包揽日月,拥有非凡的气象。没有霸气的才情充斥,后世文人妄学用典,徒用字词,结果得不偿失。
以气御诗,我以为,最重要的是在于正气。“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诗有正气,则满纸风骨。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磅礴正气。《现代诗词鉴赏》中评价文天祥只用了八个字,“存词不多,风骨凛然”。风格和骨气,你可以这么理解。天底下都是识时务的俊杰,偏偏他不是。“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中国文人最可宝贵的节操,也是唐诗魅力的真正所在。压抑越是沉重,世间越是不堪,就越是不肯俯首。这样的诗歌气血贯勇,千载之下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