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洱地名中傣语地名命名特点参考资料
普洱地名中傣语地名命名特点
摘 要: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地名本身也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是一种信息载体。本文以普洱地名中傣语地名为研究对象,对傣族地名在普洱少数民族语地名命名中的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普洱地名;傣族地名;命名特点;分析
地名是指代大小地域的一种语言符号,属于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它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而且也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云南普洱市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普洱市辖一区九县,分别包括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除思茅区外,其余九个县都是民族自治县。
普洱是一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杂居民族的语言在历史时期对普洱地名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在对普洱一区九县的地名的研究统计中发现,普洱地名除了以汉语命名外,还有用傣语、拉祜语、佤语、哈尼语、彝语等5种主要的民族语命名,这些多样性民族语言命名的地名不仅呈现出了普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体现了普洱地名特有的民族性。在对普洱地名的研究统计中发现,除汉语外,傣语在普洱地名中占有主导地位。在对普洱市地名的统计中发现,在普洱市4776个少数民族语地名命名中,其中傣语地名命名有3221个,占少数民族语命名的67%,充分体现了傣族文化在普洱历史文化中的主导地位。
傣语地名在普洱地名中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一、地名命名体现民族的居住环境
(一)以“水”和“田”命名的地名较多
在傣族的历史上,由于战乱频繁、自然灾害的出现,傣族为找寻更富饶、更肥沃的土地而引发过频繁的迁徙。为了找寻具有丰富水源的土地,傣族的迁徙活动往往都沿着大江大河而进行,这是傣族历史上迁徙的一个重要特征。
傣族谚语说,“没有一条河流,你不能建立一个国家;没有森林和群山的山脚,你就不能建一个村寨。”当傣族建立一个新的村寨时,傣族选中的最理想的居住地就是背靠群山,前临一片平坦土地或山脚的地方。这样,清水能够从山里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村寨附近平坦肥沃的土地对于稻田耕作是相当适宜的,从河里获得灌溉用水也十分便利。“背靠青山、面对平坝”是傣族人建村寨的最佳选择,背靠青山可以使人们获得丰富的水资源,面对平坝则易于水稻的耕作。傣族对居住的选择体现在对地名的命名中,便是与“水”与“田”的命名较多。
1、与“水”有关的命名
在傣语中,与水有关系的词多用“南(水)”、“蚌(泉)”,“回(箐)”、“糯(水潭)”等。在普洱地名命名统计中,傣语中与“水”有关的地名有383个,占傣语地名的12.9%,如:
南蚌:南,水;蚌,泉;南蚌,意为泉水,村边箐中有股水流出名。
南汉,南,水;汉,隔,南汉,意为隔河寨,村子南北两面有河,故名。
曼蚌,曼,村;蚌,泉水,村边有股泉水,故名。
回亮,回,箐;亮,红,意为红土箐边的村。
2、与“田”有关的命名
在傣语中,大多用“那”来代表“田”。傣语中与“田“有关的地名有215个,占傣语地名的6.7%,如:
那回,那,田;回,箐。那回,意为箐边有田的村。
芒那,那,田;芒,村。芒那,意为田边的村。
那庄,那,田;庄,顶端。那庄,即田头的意思。
那嫩,那,田;嫩,坡。那嫩,指山坡田。
(二)体现与“象”的密切关系
“唐人樊绰所撰《蛮书》卷四《名类》记载:‘茫蛮部落并是开南种也……从永昌城南,先过唐封(今凤庆)。以至凤兰苴(今临沧),以次茫天连,以次茫吐薅……皆其类也。楼居,无城郭,或漆齿。皆青衣布夸……妇人披五色娑罗笼,孔雀巢人家树上……土俗养象以耕田,仍烧其粪’。又说‘开南以南养象,大于水牛,一家数头养之,代牛耕也。’开南即唐南诏设置的开南节度,辖今普洱市,其治所在开南城即今景东县。茫天连即今孟连,茫吐薅即今孟连县的勐阿。”
在傣族人民的生活中,孔雀象征着吉祥如意,大象象征五谷丰收,尤其是大象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自古就有养象的历史。“古代傣族养象力役或乘象出行、出战的习俗至600年前的史料中仍有记载。明朝三征麓川(今德宏大部地区)时便遭遇了思伦发叛军的‘象战,’据明太祖洪武《实录》记: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三月,‘时思伦发悉举其众号三十万,象百余只……以万人驱象三十余只逆战,其酋长跨巨象直前……其酋长、把事、昭纲之属皆乘象,象皆披甲,背负战楼若栏木盾,悬竹筒于两旁,置短槊其中,以备击刺。阵既交,群象冲突而前,我军击之,矢石俱发,声震山谷,象皆股栗而奔,思伦发……大败。’云南省博物馆藏有一幅清代时反映傣族生活风俗习惯的绘画作品——《乘象图》,说明傣族乘象的习俗至清代仍有保存。”
在傣族所塑造的大象的形象都具有灵性,是、平安、富裕的象征,是傣族象崇拜的形象化显现。在普洱的地名中,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