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候变迁专用课件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 历史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的背景 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重视的导因: 全球气候20世纪以来逐渐变暧,世界各地气候异常,原因通常认为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效应。 与人造氯氟烃有关的臭氧空洞。 预测将来气候变化及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的方法: 数学模拟 历史类比 研究中国历史气候的意义 中国为典型的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变异性——严重灾害 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依赖性 可使历史认识更接近真实,举例: 北宋太湖水利问题,应从气候变化及相关海平面上升出发,也可揭示为何此时长江口两岸最终形成统一海塘。 人地关系 作为人类社会依赖的地理背景,气候是其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 中国历史时期长期稳定存在农业社会,农牧业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气候的种种影响。 比较气候变化与历史社会变化的对应关系: 永嘉之乱发生于魏晋南北朝期间第一个寒冷事件高峰的前沿。 北魏政权从平城迁都洛阳,处于该时期第二个寒冷事件高峰的前沿。 青藏高原上吐蕃政权的崛起与隋唐之初气温转暖几乎同步,而衰弱则与唐后期寒冷时间上相似。 这些并非仅仅历史巧合,但有待于详细地研究,而不是简单地时间对比。 如气候变化与历史上游牧民族的兴衰间的关系,并非简单地函数关系。 气候变化的影响 对自然界的影响: 河流流量、洪水水位、河湖变迁、动植物分布等。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积温、霜期等)农业种植,包括耕作制度、作物分布及收成、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城镇和政区设置等。 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角度 重要气候变化过程或事件过程的影响。 从影响角度而言,重要的不是气候偏冷偏暖或偏干偏湿的平均状态。 而是这种平均状态的迅速改变打乱了原有人类社会对环境的依赖关系。 这导致社会结构和依赖关系的重新调整。 而这种调整有时会引起社会的混乱。 如旱灾、瘟疫、游牧民族大举南下等。 从气候变化影响的敏感地区出发,探讨那些对气候变化响应强烈的地区。 如,气候偏寒或寒冷事件对北南双方的影响不同: 北方,存在“死冬”,影响小,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也小。 南方,如长江流域亚热带作物的影响较大,柑桔冻死,河湖结冰,生长季缩短,双季稻失败等。 又如气候转旱或持续旱灾对农牧过渡地带影响很大。 耕作农业出现很大困难,可能激化社会矛盾,甚至导致社会结构瓦解。 中国历史气候研究的资料和问题 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表征之一: 浩瀚的文化典籍,这是我国历史气候研究的一个独到长处。 历史气候资料的特点 源远流长: 从殷商时期甲骨文中的卜雨刻辞到后世纸墨文书中的天气记录。 内容丰富: 从天气到气候,从物侯响应到灾害影响。 连续完整: 至少从西汉起2000余年有关旱涝记载不绝于书,构成连续的资料序列。 历史气候资料分类 官私文献中的气候资料和问题 地方志中的气候资料和问题 档案中的气候资料和问题 日记中的气候资料和问题 正史 班固撰《汉书》,立《五行志》,记录灾异并附应人事,就是希望知道天人之间的关系。 因此,国用是否有度,人政是否失道,灾异的发生成了一个检验的尺度。 正是这个指导思想,使得历代编修的正史中出现了相应的五行志,记录前代灾异发生的状况,以示警告。 目前的二十五史中包括有十五部五行志,有的称为《灵征志》、《符瑞志》、《祥瑞志》、《灾异志》。 此外,《本纪》中有一定内容,其出发点与《五行志》并不完全一样。 《五行志》:为晓天地而知人事,强调灾害内容的记载。 《本纪》:着重灾后朝廷赈灾措施和救济方案以及灾害奏报等。 其它志、传、载记等内容中也有一定记载。 各级官吏常是处理灾害事件的主持,其活动出现在相应的传中。 其它史类文献如《册府元龟》、《续资治通鉴长编》、《玉海》、《宋会要辑稿》、《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等。 私人文集笔记 私人著作没必要为各种发生的灾害及后果作粉饰,可靠程度高。 大多为作者亲身经历,描述详细。 细微的物侯现象史书中一般不载,全赖于文人著作中保存。 如唐宋诗词语句中有相当多涉及物侯。 缺点是有时不记时间,地点常含混不清。 官私文献中的气候资料所存在的问题: 多众手劳作,或传抄,在此过程中可能出错较多。 历史资料涉及的社会、制度、政区与今不同,使用中容易产生误解。 例:《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六年)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是岁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还。 广陵城不同于广陵故城。 汉时广陵城约在今扬州,而三国、西晋时期的广陵城约在今淮阴。 此处之广陵故城即应当今扬州。 如佚失一“故”字则大不相同,可见校勘之重要,版本、目录学之重要。 地方志源流 内容起源于先秦,是先人对自己家园、国土的认识和记录的需求促使这一属性的文献出现。 郡国之书:《陈留耆旧》、《汝南先贤》、《会稽典录》。 图经:出现很早,东汉巴郡太守但望的奏疏中有“谨案巴郡图经”之语。 但东汉后并未发展,魏晋南北朝期间不见,至隋唐两代方盛。 地方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