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势恢宏的古代战阵参考资料
气势恢宏的古代战阵
徐立恒
在很多影视作品中,再现古代两军对垒的镜头时,往往以攒动的人群和漫天的烟雾来衬托庞大的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是虽然貌似热闹,却毫无章法,其实,古代战阵以其严密的组织结构,武器与人的完美结合,充满了智慧和谋略,主宰了古代战争数千年的历史。
战阵是人类角力与智慧相结合的结晶
阵的本义是指战车和步卒的排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个专用军事术语,后来被人们引申为战斗队形的泛称。在金属兵器尚未普遍运用之前,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军队作战都没有严密的组织。原始战争没有专职的军队,使用的武器也没有与生产工具分离。敌我之间的厮杀,更像是“狩猎”,把对方当成“猎物”,是蛮力之间的角力。
进入阶级社会后,奴隶主王朝建立了专职的军队,以维护自己的统治。石制兵器也逐渐被金属兵器所取代。古代战争对抗程度的加强,规模加大。古人们感到,仅仅把军队聚集在一起已经远远不够了。他们注意到:同样数量的士兵,由于战斗队形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战斗力,尤其是数量处于劣势的弱军由于组成了一些严格的战斗队形,却常常击败人数众多、队形杂乱的强军,这一现象引起人们对战斗队形的重视。《六韬·均兵篇》在论述步、车、骑三兵种在平坦地形上作战的相对兵力对比时就说过:“一骑不能当步卒一人,三军之众成阵而相当:一骑当步卒八人,八人当一骑”(如果是单兵战斗,一名骑兵抵挡不住一名步兵,但是若是列成队形,则骑兵可与八倍数量的步兵抗衡)可见在相同的物质基础上,不同的战斗队形可以激发出不同的军队战斗效能。于是在聚集的基础上,军队有了一定组织的战斗队形,到后来战斗队形就发展成为组织严密、纪律严格的方阵。
据记载,我国在公元前1766——1122年的殷商时代,阵就出现了。卜辞说:“王作三师,右、中、左”,从古文献看,春秋以前我国军队在作战时通常列成左、中、右三个以战车为主的方阵,后来,也有“上中下”三军的称法。《史记》载周武王“牧野”以后,“陈师牧野”。在古代,陈同阵同义,因而“陈师牧野”,就是立阵于牧野。
由此,两军对垒由以前没有组??的战斗队形,发展为有严密组织的战斗队形——军阵,可以说是人类角力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产物,是智慧的结晶。
古代战阵梗概
(一)中国最早的战阵——车阵
我国远古发明的车,是作为运输工具。进入阶级社会后,车开始用于作战称为“戎车”。殷商时代,战车的形制已比较完善,情况如“独辕两轮,方形车厢,长彀,四马挽驾”,并且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最初的车阵是密集的横排方阵,由每一“乘”横向排列而成。“乘”是当时军队的基本单位,由作战车辆一驾和隶属的步兵组成。战车由四马驾挽,每车载甲士三人,按左中右排列。左方甲士持弓,主射,十是一乘的指挥官,古人称甲首或车左;右方甲士执矛,主击刺,并负责为战车排障,古人称为“车右”;中间是驾驭战车的驭者。
步卒与战车的配合方式,一种是战车置于中间,构成一两(乘)。如图:
一种是战车相间成一线配置的队形。
春秋时期,战争频发,军队的编制、武器装备日趋完善,各个诸侯国的军队都十分庞大。步卒人数的增加,车下隶属步卒由一两增加为三两。古人根据作战的不同需要,组成了一些结构不同的阵形。如图:
1.步卒在前战车在后
25人
25人
25人
2.步卒在战车后成品字形配置
3.鱼丽之阵
战车速度快,冲击力强,特别是在开阔地带作战,具有步兵无法抗拒的优势。所以自商以后,尤其到两周时期,战车部队和车战战法得到长足的发展,战车兵逐渐成为军队的主力兵种。当时的战车兵就相当于今天的机械化部队,代表着一个国家最先进的军事武装。判断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的数量来计算。
(二)古代中国的步兵战阵
恩格斯说:“最小的障碍都可以挡住战车。在交战的时候,马匹惊驰,不服驾驭,反而践踏自己的步兵。”战车虽然机动性强,冲击力大,但存在巨大的缺陷,逐渐的走下了历史舞台。春秋末期,随着铁兵器的大量装备部队,更为锋利和轻便的铁制兵器促成了步兵的兴起,逐渐步入了“步兵时代”。同时马具的改良,促进了骑兵的发展,并出现了弩和投石机(砲)等远程武器。各兵种的出现,在战阵排列上也择优而用,正如孙膑所说:“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
1.魏舒的步兵方阵
左传记载:“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偏为前拒。”五阵指的是“两、伍、专、参、偏”五种中国古代的兵阵。公元前541年,晋荀吴伐狄,采纳魏舒建议毁车以为行,以不同兵力组成了五个方阵,偏为前拒、两于前、伍于后、右角为专、左角为参,共23250人。如图
偏(前拒)
(1875人)
两
(3750人)
专
(6075人)
人)
参
(2175人)
人)
伍
(9375人)
2.孙膑的步兵方阵
孙膑说:“方阵之法,必薄中厚方,居阵在右”,意思是说,布设方阵的方法,中间宜广,四方宜厚,居阵在后。如图
前曲
前曲
前曲
前曲
前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