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分析 组图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历代诗人以柳入题,歌咏不绝,柳树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柳意象形成发轫于《诗经》,形成于六朝,盛行于唐宋。柳意象是中国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蕴含极丰富的植物意象,是一种荣格所说的蕴含着集体无意识的原始意象,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而每一诗歌意象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的积淀,众多创作者不断丰富而完成的。其中柳意象的形成也是如此。 柳的意象最早出现在《诗经·采薇》中。《诗经》中有四首诗说到柳,即影响最大的《采薇》一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西汉枚乘《忘忧馆柳赋》是第一篇柳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折柳枝》(又名《折杨柳》、《杨柳枝》)的乐府诗。《折杨柳》为古代《横吹曲》名。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宋书·五行志》载:“晋太康末,京洛为折杨柳之歌,其曲有兵革苦辛之辞。”《唐书·乐志》也载:“梁乐府有鼓吹歌云:‘上马不提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此歌辞源出北国,即鼓角横吹《折杨柳枝》是也”。 六朝时期伴随着咏物诗的产生,出现了以柳为题材的咏柳诗,梁简文帝《折杨柳》则是第一篇咏柳诗。杨柳乱成丝, 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 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 林空书角悲。曲中无别意, 并是为相思。?梁简文帝萧纲可能是依古曲填词,其意象为柳,意境犹存,题意有变,由兵革离别思乡之苦而为伤春惜别之悲。萧纲是梁朝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年纪很小即能写诗作文,与其长兄箫统(人称昭明太子,《昭明文选》的编撰者)齐名,是梁朝领一代风骚的知名学者与诗人。萧纲是后世称之为“宫体诗”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谓“宫体诗”,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如宫女妃嫔的哀伤宫怨、男女私情,奢华享乐的情状的描写,就常常是宫体诗的内容;在诗歌形式上,他继承了东晋时兴起的永明体诗风,注意了格律、对偶、韵律等的运用,为唐代的近体诗体制的形成进一步打下了基础。这首诗虽写的不是奢华的宫廷生活,但从诗中描写景物与表现情感的细腻,以及格律的运用方面的成熟等方面看,仍可把它看作是一首宫体诗。 历代咏柳诗文,则以唐贺知章的《咏柳》诗最著名、最传神,诗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南朝梁元帝肖绎《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的诗句,碧玉原为晋代汝南王的小妾,汝南王司马义请孙绰作《碧玉歌》两首: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赧,回身就郎抱。在古代文学作品里,碧玉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有“小家碧玉”成语流传。“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写折柳送别的诗当属白居易《青门柳》最为典型:?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古长安东霸城门,俗称青门,青门外有桥名霸桥,汉人送行至此,折柳赠别。后因以“青门柳”为赠别送行的典故。 明?袁宏道?《送周尚宝左迁海澄典史》诗之二:“几度青门柳,荣枯送尔行。”。白居易的《青门柳》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柳树的青色却是让人伤心的颜色,多少个离别的人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分别。都门附近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亲人友人。那美丽的青青柳条竟被送别的人折个干干净净,连春风都没有可吹拂了。古代以柳为意象,抒发离别之情的诗歌比比皆是:如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有“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唐彦谦《柳》诗有“春思春愁一万枝,远村遥岸寄相思”。如唐·许景先《折柳篇》诗有“折芳远寄相思曲,可惜容华难再持”,鱼玄机《折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