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地区茶文化历史初探.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信阳地区茶文化历史初探

信阳地区茶文化历史初探 李美凤1,刘建军1,2,苏会1,温贝贝1,冯建灿1* (1. 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2.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摘要:信阳种茶历史悠久,信阳毛尖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独特的品质更是享誉中外。本文从地方志、史志等方面对信阳地区茶与当地儒学、宗教、风俗的相互影响进行论述和探讨,以期能够为完善信阳地区茶文化提供历史理论依据。 关键词:信阳茶,茶文化,初探 1 引言 茶原产于中国,从神农发现茶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的中国茶饮滋生了灿烂深邃的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又以茶叶为载体,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家、文人与茶叶专家的提倡,茶文化在茶的故乡——中国,得到进一步挖掘和发扬,各种茶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茶文化交流活动也频繁开展。繁荣的茶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不仅直接促进茶叶的贸易,还带动了一些列与茶文化有关的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餐饮行业、培训行业、会展行业、旅游业、瓷器行业、家具行业,甚至珠宝玉器等行业。茶文化的繁荣兴盛,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与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反映了该地区茶文化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与长期潜在的文化竞争力。 信阳毛尖产于拥有两千多年种茶历史的信阳地区,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59年被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近年来,随着信阳毛尖产销的提高,信阳茶文化也蓬勃发展开来,延伸了茶产业链,带动了信阳地区餐饮、会展、旅游、茶馆茶艺等商业的发展,不仅为信阳人民带来经济上的创收,更是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享受,提高了茶区人民的茶文化修养。 然而,针对信阳地区的茶文化研究的相关报道并不多见,该地区相关茶文化的历史资料尚不完整、系统。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地方志、史志以及传说等,对信阳茶文化对当地风俗习惯、儒学和宗教的影响进行论述和探讨,以期为信阳茶文化的完善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 信阳茶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信阳地处河南省南部,信阳市东邻安徽省,南接湖北省,西、北分别与南阳市、驻马店市接壤,往南,倚大别山、桐柏山为屏障,向北,据淮河为门户,信阳自古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史文化遗迹数不胜数。 信阳种茶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信阳光山已有植茶记录。《桐君录》载:“西阳武昌庐江晋陵好茗,皆东人作清茗,茗有饽,饮之宜人。”[1]《桐君录》的著者桐君,时值上古,尚无文字记载,因而属于托名之书,但其撰写时代的下限必不晚于秦汉时期,而应早在此以前[2]。西汉年间,置西阳县,治所在今河南信阳光山西[3]。西晋永嘉后移置,治所在今湖北黄冈东。故本人认为《桐君录》中的“西阳”应指信阳光山,而不是湖北黄冈。据此推测,信阳光山在西汉之前就有茶树,颇有一定的产量,不然不会记载“西阳”这地区的人喜欢饮茶。 华佗,安徽亳州人,三国著名医学家,主要行医与河南、安徽、山东三省交界地区。他的著作《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1987年[1] 张峰书整理.茶经·续茶经(上册)[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9:43. [2] 马继兴.《桐君采药录》考察[J].中医文献杂志,2005.05. [3] 杨殿梓.光山县志.卷之三.沿革.三.清乾隆51年[1786年]. [4] 陈椽.《茶叶通史》[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47—48. [5] 许正.安徽茶叶史略[J].安徽史学,1960(3). [6] 刘光辉.息县志.卷之一.舆地下.八.清嘉庆4年[1799]. [7] 方廷汉,谢随安. 重修信阳县志 卷十二 食货三 物产 五. 民國25年[1936]. [8] 宋效忠.信阳种茶是从川陕移入的吗?——兼谈信阳是我国最早的茶产地之一[J].中国茶叶,2011(4). [9] 陈椽.茶叶通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3. [10] 龙正清.赫章彝族的祭祀文化[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0.(3). [11] 央倩.论藏族茶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05.05. [12] 张峰书整理.茶经·续茶经(上册)[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09:69. [13] 来玉英.试述武夷山茶礼俗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14] 高兆煌.光州志. 卷三十八. 典礼下. 十三—十四. 清乾隆35年. [15] 高兆煌.光州志. 卷三十八. 典礼上. 二十—二十四. 清乾隆35年. [16] 方廷汉,谢随安. 重修信阳县志.卷十七. 礼俗二. 祭礼. 民國25年[1936]. [17] 王琳.中国传统孝道及其现代价值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