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设计.doc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教学设计

课题:地球运动地理意义之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 学校:南康二中 学科:高中地理 撰写人:彭栋 教材版本:中图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其课程标准内容为: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1、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一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以后知识点得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本条标准的行为动词为“分析”说明我们我们要从义务教育阶段了解现象的层面,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3、要从成因上形成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并形成知识推导体系:地球有公转和自转形成了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和五带4、本条标准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因此,不仅要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且,后者更为重要。 本节课知识点分析:1、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是在分析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后的又一由地球运动产生的重要地理意义。2、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本身具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并且内容较多。 学情分析: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在初中时学生就有所接触,但仅限于感知层面,教师需将学生的认知上升为理解规律和成因的层面。 学习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分析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观察演示实验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2、通过模拟实验和绘图,增强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3、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培养整理,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逐渐形成地理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通过读图、绘图活动,培养地理审美情趣。3、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宇宙观,认识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认识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判断和绘画日照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自主学习;总结归纳验证; 教具准备:学生自制试验演示模具(具体试验器具及试验相关说明见教案后备注);不同颜色铅笔2根(绘图使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实施过程:(40分钟) 1.3地球运动(第六课时)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2分钟) 回忆上节课做的试验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试验),指导学生调整好试验仪器。 激发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导入新课 活动一 (15分钟) 1、以5人小组用模拟试验方法观察3月21日(春分)、6月22日(夏至)、以及3月21日——6月22日这段时间北半球昼夜情况 分别完成学案表一及表二(见附录一)。 2、教师向学生介绍试验注意事项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试验成果,教师依具体情况给予评价和指导 4、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不会做投影图教师可简单解释投影图并给以范例 (2)由于是自制教具所以可能出现极昼(夜)范围读数上有差别,或不能读出与极圈相切,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直射点的移动和晨昏圈的移动之间的关系:它们的移动是同步的,变化范围也是一致的。 (1)通过小组演示加深对公转的理解,培养学习探究和合作精神。 (2)运用试验演示可以清楚地让学生观测到昼夜长短情况从而将学习难度降低。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测能力,增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4)加强学生绘图能力同时提高阅读光照图的能力。 (5) 学生展示试验成果尤其是对绘图成果的展示可让教师进一步精确绘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了解学生接受情况。 活动二 (均以北半球为例) (20分钟) 教师配板图引导学生观察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与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的相关性。 相关性: 3月21日——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高纬昼长越长,北半球发生极昼现象。 ②太阳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北半球昼长变长,极昼范围扩大。 教师配板图引导学生猜想6月22日——次年3月21日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①6月22——9月23太阳直射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短,极昼范围缩小。 ②9月23——次年3月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高纬昼长越短,北半球发生极夜现象。 ③9月23——12月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短,极夜范围扩大。 ④12月22——次年3月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变长,极夜范围缩小。 学生试验求证。 (1)建立地理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地理问题分析方法。 (2)培养学生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加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学会知识的迁移,总结和归纳。 (4)养成科学思考问题及 辩证思维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三 (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空间想象生成动态影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