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穿越百年的歌声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穿越百年的歌声——沈心工与李叔同》教学设计
学校:东莞第四高级中学
年级:高一
执教:刘紫欣
一、设计思路:
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兴学校的歌曲,与我们现在的校园歌曲息息相关,在这个到处充斥着流行音乐的社会,高中生的理念,好像除了流行歌曲就没有好听的音乐了。本课从现在的校园歌曲开始引导学生慢慢接纳并学会欣赏这些“古董级”的音乐,通过对《体操——兵操》、《送别》、《祖国歌》等几首学堂乐歌的学习聆听,让学生感受及了解当时的音乐及其历史意义,并记住学堂乐歌的奠基人:沈心工、李叔同。本课秉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新理念,在教学的同时,始终贯穿聆听——思考——(实践)——总结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于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第二十六节“吾国乐界开幕第一人”。他创作了中国第一首学堂乐歌《体操——兵操》,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在当年是无人能打破的记录。跟他同期的李叔同对后世影响也非常深远,其创作的《送别》《祖国歌》等歌曲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成就中国近代历史十三个第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学堂乐歌的形成、特点及对中国近代音乐产生的影响;认识了解沈心工、李叔同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三首学堂乐歌,感受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尝试填词创作,进而加深他们对学堂乐歌特点的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学堂乐歌的背景及意义,认识和了解这些歌曲所反映的时代思想,进而培养一种民族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了解学堂乐歌、沈心工及李叔同的相关知识;
2、欣赏学堂乐歌的三首代表曲目《体操——兵操》、《送别》、《祖国歌》。
五、教学难点:
1、感受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所产生的影响及意义。
2、运用学堂乐歌的风格特点,进行选曲填词的音乐创作。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2、演示法;3、练习法;4、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5分钟) 1、教师用钢琴弹唱《同桌的你》,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这种音乐在什么场合听到较多?(学校)
(2)属于哪种类型的歌曲?(校园歌曲)
2、提出问题:
(1)最早的校园歌曲被称为什么?(学堂乐歌。)
(2)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110年前) 欣赏教师弹唱,认真思考教师提问。
在教师引导下试着思考问题 1、用学生所熟悉的校园歌曲去吸引他们,激发兴趣,拉近学堂乐歌。
2、引出课题。 二、
新
课
教
学 1、初次了解学堂乐歌(3分钟) 1、教师展示学堂乐歌的背景资料。请同学思考两个问题:
(1)学堂乐歌的诞生是以什么事件为背景?(维新变法运动)
(2)最早的音乐课被称为什么?(乐歌课) 班长代为朗读老师展示的资料,同学们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对学堂乐歌的产生有初步的了解。 2、《体操——兵操》(5分钟) 2、简介《体操——兵操》,并让学生带问题聆听:
(1)这种歌曲适合什么人群演唱?(儿童)
(2)属于什么风格的音乐?(儿歌)
3、看谱学唱,试从歌词方面考虑,作者创作这首歌曲是否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希望孩子们能从小锻炼好身体,将来能保家卫国,体现一种爱国情操。) 聆听音乐,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跟钢琴视唱其简谱,从最后两句歌词里找出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 通过让学生聆听的形式,让他们初次感受学堂乐歌。
通过亲自体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歌曲内涵。 3、沈心工介绍(2分钟) 4、认识沈心工,阅读书本177页,回答两个问题:
(1)沈心工是什么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海人)
(2)他的音乐有什么特点?(词曲结合较好,内容题材广泛,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适合儿童演唱。)师作简单补充。 快速浏览课本,回答老师提问。 让学生从书本及老师口中认识沈心工 4、《送别》(3分钟) 5、师生齐唱《送别》,简单了解其曲调来源。 学生看谱跟唱 引出李叔同,为后面拓展作准备 5、李叔同介绍(2分钟) 6、课件展示李叔同一生主要贡献。让学生集体朗读课件上有下划线的文字。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指定文字,了解李叔同 学生通过教师展示的课件,简单认识李叔同。 6、《祖国歌》(5分钟) 7、聆听《祖国歌》的第一个版本,思考: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歌词以精练的笔墨歌颂中华神州地大物博及深厚的人文积淀,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情怀。)
(2)试想想这是属于我国哪个地方的曲调?
8、聆听《祖国歌》另一个版本(《校园夕歌》),辨认其主奏乐器(二胡)及音乐风格,思考此曲究竟属于什么地方的风格?(南方,属江南丝竹乐) 学生通过聆听去感受音乐,并思考教师提问。
再次聆听另一版本,仔细辨别其乐器及风格 初次聆听《祖国歌》,感受用中国民间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