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基础(第2版)-高济-AI-6-本.pptVIP

人工智能基础(第2版)-高济-AI-6-本.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智能基础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高 济 3 归结原理 动机 尽管海伯伦提出的H域(即海伯伦域)和海伯伦定理,为自动定理证明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并未提供有效的操作化方法。 为提高判定子句集不可满足的有效性,鲁宾逊于1965年提出了归结(Resolution)原理,也称为消解原理。归结原理简单易行,便于计算机实现和执行,从而使定理的机器自动证明成为现实,也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实用化的一次重要突破。 基本思路 是通过归结方法不断扩充待判定的子句集,并设法使其包含进指示矛盾的空子句。空子句是不可满足(即永假)的子句,既然子句集中子句间隐含着合取关系,空子句的出现实际上判定了子句集不可满足。 3 归结原理 1)归结方法 归结式C = C1’∨C2’, 由二个子句 C1 = L∨C1’, C2 = ? L∨C2’ 归结而成, 从C1 和C2 中消去互补文字L和? L,并通过析取将C1 和C2 的剩余部分组成新的子句, 例子:P(A)∨Q(x)∨R(f(x)), ? P(A)∨Q(y)∨R(y)的归结式: Q(x)∨R(f(x))∨Q(y)∨R(y)。 归结式性质: 定理:二个子句C1 和C2 的归结式C是C1 和C2 的逻辑推论。 推论:设C1 和C2 是子句集S中的两个子句,并以C作为它们的归结式,则通过往S中加入C而产生的扩展子句集S’与子句集S在不可满足的意义上是等价的,即:S’的不可满足? S的不可满足。 空子句C = 口 由C1 = L和C2 = ? L归结而成, 空子句是不可满足的子句,指示C1 和C2 是一对矛盾子句,成为用归结原理判定子句集不可满足的成功标志。 3 归结原理 2)归结推理过程 命题逻辑中的归结推理过程: 子句中文字只是原子命题公式或其 取反, 不带变量,易于判别哪些子句对包 含互补文字, 归结过程表示为归结演绎树, 例子:S={?P∨Q, P∨R, ?Q, ?R} (图2.24) 谓词逻辑中的归结推理过程: 子句中含有变量,不能直接发现和消去互补文字, 需对潜在的互补文字先作变量置换和合一处理。 2)归结推理过程 变量置换——用置换项取代公式中的变量,置换项可以是变量、常量或函数。 置换——包含若干置换元素(形如t/v)的集合, t/v ——置换项/变量。 例子 潜在的互补文字:P(x, y, x, g(x)), ?P(A, B, A, z) 置换:S1 = {A/x, B/y, g(x)/z} S2 = {f(w)/x, z/y, C/z} S3 = {B/x, f(w)/y, y/z} 置换结果:{P(x, y, x, g(x)), ?P(A, B, A, z)}S1 ={P(A, B, A, g(A)), ?P(A, B, A, g(A))} {P(x, y, x, g(x)), ?P(A, B, A, z)}S2 ={P(f(w)), z, f(w), g(f(w)), ?P(A, B, A, C)} {P(x, y, x, g(x)), ?P(A, B, A, z)}S3 ={P(B, f(w), B, g(B)), ?P(A, B, A, y)} 2)归结推理过程 潜在互补文字的合一处理——通过变量置换,使相应于这二个文字的原子谓词公式同一化的过程。 健全的合一算法——面向任意表达式, 归结演绎过程中只须对原子谓词公式作合一处理, 只需通过一个匹配过程去检查两个原子谓词公式的可合一性,并同时建立用于实现合一的置换。 匹配过程: 例子: P(x, y, x, g(x)), P(A, B, A, z) 可合一,实现合一的置换S1={A/x, B/y, g(x)/z}。 2)归结推理过程 谓词逻辑中子句归结例: C1 = P(x, y)∨Q(x, f(x))∨R(x, f(y)) C2 = ?P(A, B)∨?Q(z, f(z))∨R(z, g(z)) 令L11 = P(x, y), L21 = ?P(A, B), L11和?L21可合一 L11和L21是互补文字 置换S1 = {A/x, B/y} 变量的置换必须在整个子句对范围内进行 归结式:Q(A, f(A))∨R(A, f(B))∨?Q(z, f(z))∨R(z, g(z)) 两个子句可以有多于一对的互补文字, 另一对互补文字:L12 = Q(x, f(x)), L22 = ?Q(z, f(z)) 置换S2 = {z/x} 归结式: P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