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奇案》萨伯.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The Case of the Spe luncean Exp lorers 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 【美】萨伯 著 PeterSuber 陈福勇 张世泰 译 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作者简介 萨伯 (Peter suber,1951——),影响甚广的 “开放近用运动” (open Access Movement,提倡在科研文献发表的同时,将电子文本在网上公布,以便读者免费取阅)的 发起人。1973年毕业于美国叶尔汉姆学院,1978年获西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担任叶 尔汉姆学院哲学教授,也讲授法律、计算机等其他课程。萨伯从事很多领域的社会活动, 兼任SPARC (“学者出版与学术资源联盟”)高级研究员和耶鲁大学法学院信息社会项 目 访问学者等多项职务,还是两家网站 (openaccessnews和Openaccessletters)的博客作 者。1991年出版专著 《自我修正的悖论》。 内容简介 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 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 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 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 年在 《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 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这一著名的公案成了以后西方法学院学生必读的文本。并在此基础 上演绎出了更多的公案。1998年。法学家萨伯延续了富勒的游戏。假设五十年后这个案子 有机会翻案,另外九位大法官又针对这个案子各 自发表了判决意见。他们真的有罪吗?请 看十四位法官的判决书。这些判决书。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有如 一桌法哲学盛宴。让读者得以品味精彩动人的深邃思辨。培养适应法治社会的法学素质。 本书既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本 书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 的人。 版权信息 作者: 【美】萨伯 出版社: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译者: 陈福勇 张世泰 出版年: 2009-06 页数: 171 定价: 1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新知文库 (新版) ISBN : 9787108031518 推荐 (一) 期待第十五个观点 曾志朗 听说过富勒 (Lon Fuller)的假想公案,但从来没有真正仔细读过。总以为那又是一 群穿黑袍、戴白色假发的人,穷极无聊在一起耍嘴皮的记录罢了。就像我们这一行里的某 些理论家明知人性复杂,却总是只挑出人性中的一两项较容易量化的变数,就大胆地玩起 由人性预测行为的科学游戏来了。所以当香港商务印书馆编辑部邀我为这本萨伯 (Peter suber)的 《洞穴奇案》写序时,我实在很犹豫,但听说香港政府正在推动通识教育,而 这本书是被极端推崇的好书之一,我不禁好奇心大起,拿起书稿来,努力啃读一番。 书一拿起来就放不下的有很多,但这本 “奇案”读起来非常沉重,重到我必须把 自己 的心提起来读,才能把每一位法官的观点弄清楚,而且一路读来,我心中的影像不停地变 化,思辨的方向也一再调整,最重要的是对人、事、物与社会、文化的关联性,好像越来 越能把握,对所谓人性的定义却越来越感到不可以掉以轻心。把书读完第一遍以后的感觉 是,自己在思维的层次上有明显的进步,深度、广度都成熟多了! 富勒提出的洞穴里的杀人事件,表面看起来是很简单的 “杀人就有罪”之判定故事而 已,但从法律、社会、文化、人情、生物、道德的观点去探讨是否 “罪有应得”的维度, 就开始复杂化了!由原先五位法官就法、理、情去整理这个简单案子,却有复杂的不同观 点,可见端倪。 把时间延伸五十年

文档评论(0)

kol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