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高考预测40题
四十题预测总结
1.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是一个亘古的话题,所以对环境保护的历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先秦时全国人口仅2000万,森林覆盖率达53%,黄河河水清澈。但自秦汉开始,人口成倍增长,至西汉平帝元始2年,已达5959万人。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国家鼓励屯垦实边,毁林开荒,黄土高原上许多游牧区被垦为农业区。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黄河由混变黄,逐步淤积成为悬河,频繁地泛滥与改道。宋朝300年间,黄河决口40多次;而明朝近300年,黄河决口竟多达60多次。
——摘编自秦大河《中国人口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19 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 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自然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原因。(1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13分)
答案
(1)变化:森林被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6分)
原因:农耕经济的影响;人口的增长;政府鼓励屯田。(6分)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6分)
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7分,任答三点即可)
2.25分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上的人与自然及二者的关系,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的责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代又砍伐了大量森林,这里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环境退化迹象的地区。1855年,帝国放极差的燃料,而且这还是一种绝对必要的肥料。在约1700年到1900年这近200年的时间里,清朝历任皇帝和督抚都通过筑堤、引渠和挖泥来稳定首都地区的河流,但仍然无法消除水患。京畿地区随着东淀和西淀的日益淤塞,农民开始将其垦为农田,19世纪后期时——摘材料二19世纪,英国伦敦工厂林立,居民众多。伦敦城内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1873年12月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近千人死亡。到1956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持续增加的汽车成为英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源。政府随之在90年代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所有新车都必须加 ——摘编自《气象灾害大事件》第24期
材料三完成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足5个——摘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以来我国华北地区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及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与19世纪的英国环境问题的不同成因。并说明你对现今中国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观点。13分
材料一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张骞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儒、释、道三家并用,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变革。就带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城市的里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
——摘编自《中华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材料二 17世纪末叶——摘
答案
(1)特点:强调和谐;文明发展多元性;兼收并蓄,海纳百川;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与时俱进,注重变革;以农业文明为主。(10分,答出五点即可)
(2)原因:农耕经济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制度仍发挥了巨大效率;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对传统文化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