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宰相-国立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系
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2011 年第二期(總第十六期) 57
2010 年 12 月 頁 057~080
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
宰相.困境.家園:
李德裕辭賦之罷相書㊢及其陶潛巡禮
許東海*
摘要
李德裕歷史上宰相以辭賦書寫展開陶潛巡禮的首要案例,並以歸園書寫及其陶潛對
話,展開南楚罷相期間的心靈顯影及其情志見證,不僅為唐代史學有關他此一初次罷相時
期的情志脈動,提供彌補空闕的書寫扉頁;另一方面就唐代文學史或田園書寫史而言,亦
提供一則別具參考價值的辭賦案例,從而映現唐代賦學與史學互涉的深層文化意蘊。
關鍵詞:唐代、宰相、李德裕、辭賦、陶潛
*
臺灣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58 ㆗正大㈻㆗文㈻術年刊
㆒、緒論:唐㈹文士慕陶書㊢與李德裕之訪陶巡禮
南朝鍾嶸《詩品》首度揭示陶淵明「古今隱逸之宗」的崇高歷史典範,這一當代文化
冠冕固然提高陶詩的學術地位,然而時人對於陶淵明的關注焦點則主要集中在其隱士的文
化身份,故今見史書如《宋書》、《晉書》、《南史》載敘其傳者,皆歸置於〈隱逸傳〉之列,
顯然相對於陶淵明之詩品位階,更熱衷於其人品之高風亮節, 1故即使如鍾嶸、蕭統等當代
獨具慧眼且賞譽陶詩的重要人物,亦不免藉文章闡人德展現其如出一轍的陶淵明論述,如
鍾嶸既稱「每觀其文,想其人德。」而蕭統亦謂「余愛嗜奇聞,不能釋手,尚想其德,恨
2亦為重要的歷史具體註腳,故從
不同時。」當時陶潛與周續之、劉遺民並稱「潯陽三隱」,
南朝《詩品》以陶潛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的定位,流衍迄於唐代,陶詩固然已寖漸成
為唐代田園一派詩人奉若圭臬的宗師,然其慕陶與效陶的精神依據,仍集中體現在其人德
3數年後,
高風與隱逸情志的書寫旨趣之上,其中白居易 〈效陶體詩十六首〉可為其中代表,
白氏因遊廬山,途經陶淵明舊里,遂因「思其人,訪其宅。」而有〈訪陶公舊宅〉詩,然
則白居易誠為中唐慕陶與訪陶的首要代表詩人。
與白氏大體同一時代,並曾相互交遊的中唐宰相李德裕,則亦屬慕陶與訪陶之倫,然
其異於白氏者,主要有二:(一)李德裕的慕陶與訪陶之作,主要撰寫於其首度罷相的南楚
謫放期間;(二)李德裕的陶淵明追憶,乃以辭賦展開,異於白居易等唐代文士主要以詩歌
4 陶淵明傳世詩文集中,詩歌達百首以上,而辭賦惟見〈歸去來辭〉、
慕陶、效陶的文類取向。
〈感士不遇賦〉與〈閑情賦〉等三篇,故就陶集中文類數量的客觀懸殊而言,唐代文士誠
然以詩歌展現其慕陶、效陶的書寫之旅,固得其宜;相形之下,唐人以辭賦展開與前賢陶
淵明的古今對話,則屬罕見,卻也彌足珍視。故就此一面向而言,隋末唐初王績固不乏以
〈遊北山賦〉流露慕陶之心靈歸向,展現田園隱居的人生圖景,開啟唐代辭賦陶潛巡禮的
扉頁,其次,中唐顧況〈莽墟賦〉融鑄陶氏〈桃花源記〉的理想國度及其書寫身影,允為
王績之後,以辭賦寓託慕陶情志的重要作者。由是觀之,自唐初迄盛唐前後王績與顧況應
為罕見以辭賦書寫展開慕陶巡禮的代表詩人,二人亦不乏與陶潛同樣具有往復迴旋於仕、
1 參見王國瓔:《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陶淵明論析》(臺北:允晨文化公司,1999),頁29-33 。
2 參見〔梁〕沈約:《宋書・周續之傳》(北京:中華書局,1983),卷93 ,頁2280 。文人謂:「(續之)入
廬山事沙門釋慧遠,時彭城劉遺民遁跡廬山,陶淵明亦不應徵命,謂之潯陽三隱。」
3 參見〔唐〕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序〉,《白居易集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頁362 。序
文謂:「予夙慕陶淵明為人,往歲渭川閒居嘗有〈效陶體十六首〉。今遊廬山,經柴桑,過栗里,思其人,
訪其宅,不能默默,又題此詩云。」
4 按傳世白居易集雖未見白氏與李德裕酬酢唱和之師,惟二人之間應曾有所往來,並有所唱和,後或因朝
廷黨爭之故,白氏遂於編纂詩文集時刪除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