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博学生态村一年省思.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学生态村一年省思

博学生态村一年省思 2010年12月20日,博学生态村一周岁。 为了庆祝第一个生日,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创会理事长陈统奎投资6万元对自家庭院进行改造,成为博学生态村第一家开张的农家乐,起名“花梨之家”。之所以命名为“花梨之家”,原因在于,陈统奎家父陈召连是个花匠,在自己院子里培养了200多棵盆景,其中以海南黄花梨树为顶级品种,育有60多棵,每棵被人估价在万元以上,海南黄花梨可以说是“世界第一木”。这些花梨盆景不仅美化了庭院,而且是陈父的代表作,也算是财富的象征——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意,陈统奎特意将农家乐起名为“花梨之家”。 “花梨之家”选在12月19日开张。这一天,海口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还资助“全民健身进社区”活动,由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的会员——自行车运动爱好者走进博学生态村,带领博学生态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农民一起开展自行车骑游联谊活动。2010年11月5日,海口市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出台了《海口市全民健身进社区(下乡)活动管理办法》,目的在于进一步指导、扶持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向全市各社区、村镇延伸发展,更好地满足城乡群众的体育生活需求。办法规定,经审核同意列入海口市全民健身进社区(下乡)活动的项目,给予3000—7000元的资金支持。接到通知后,博学生态村联合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积极筹划和发起这次活动。 此前,博学生态村投资近7万元修建了海南第一条乡村山地自行车赛道,也在2010年2月26日承办了由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主办的越野自行车赛事,但赛道路况还比较差,特别是经过今年大雨冲刷以后,路面更恶劣。为了举办好这次“全民健身进社区”活动,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资助博学生态村1万元,用于重修赛道,再铺一层火山石粉。另外,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还捐赠8辆捷安特专业赛车。有了这些赛车,平时博学生态村的村民可以练习,同时游客或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到博学生态村,也可以租(10元/小时),骑游博学生态村自行车赛道沿途果园。特别要指出的是,12月19日“全民健身进社区”活动的用车,全部由海南自行车运动协会提供。 12月19日这一天,我们邀请省市区各部门领导前来参加,一起庆祝博学生态村走过艰难的第一年。这场被媒体概括为“自下而上的再造故乡行动”,经过一年的实验,有欢声笑语,也有暴风骤雨,外部支持与内部争吵相伴。虽然开局之年有了一个不错的开端,比如修了自行车道,开张了农家乐,奠基了家庭旅馆,由秀英区政府资助的文化室和村口广场也已经破土动工,但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提出的前期开发三部曲——山地自行车赛道、古村落修复、蜜蜂博物馆,还仅仅是启动了山地自行车赛道,并且还仅仅是开了一个头,赛道各种配套设施,以及管理运营机制都跟不上。一句话,2010年博学生态村取得的成果是非常有限的,但对于这个几百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古村落来说,也算不小的变化了。最重要的成果是,提振了村民的信心和动力,相信未来会更好。 这个时候,我们有理由来省思一下,2010年博学生态村的足迹。 不能不提的“源起” 陈统奎是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创会理事长,但其实他并没有多少社区工作经验,起初无非是一腔热血被点燃,就率领乡亲们启动了博学生态村建设。2008年初,陈统奎逛北京大学东门的万圣书园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日本17个小城镇的保护因为对自己出生的故乡、自己成长的地方,或者是你所选择生活的城镇的热爱,传统街区西村幸夫在中文版序中说,中国的读者若能像对待年长的老友、年迈的骨肉亲人那样,用温柔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故乡,他就倍感荣幸了。自发陈情专业人员领衔请愿政府,政府从冷漠,毫不关心到后来见到成果,支持。富有激情的当地人日本民众的努力而使很多运河、社区、旧式建筑都得到了极好的保护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10位博学生态村发展理事会代表,实地深入台湾社区,了解社区重建的过程,并且安排和当地居民进行交流,体会社区居民最常遇到的困境,以及他们克服难题的过程与经验。以社区营造、生活环保及生态保育为主轴,参访南投埔里桃米生态村、南投新故乡社区见学中心自然农园、台北土城弹药库生态农园、台北三芝刘力学农场、宜兰蜂采馆、宜兰传统艺术中心、宜兰谷东俱乐部等等。 谢璧如在方案中写道:“透过这些实务上的案例,从参访过程中的生活细节,实际感受到小农如何运用有机农作、厨余堆肥的方式,结合在地的生态特色,发展出生态旅游与民宿的产业。透过本计划的交流,将有助于海南博学村的发展,成为海南岛乃至大陆农村发展的新典范。亦将有助于提升两岸在环境保护议题上的合作,建立两岸在生态保育工作的桥梁。”谢璧如继续介绍,台湾的社区营造在结合政府、社区居民、民间团体的投入之后,整个发展历程,从硬件的建设、资金的投入,到最后才体认到人的养成与改变,才是根本之道,已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了解到‘自己’的改变,才是未来博学生态村整体发展的关键。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