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碳流失原因、增汇原理和管理实践.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碳流失原因、增汇原理和管理实践.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o.4 第34卷第4期 第四纪研究 V01.34, 2014年7月 SCIENCES July,2014 QUATERNARY doi:10.3969/j.issn.1001-7410.2014.04.12 文章编号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碳流失原因、增汇原理及管理实践水 赵 亮①② 李 奇①② 陈懂懂①② 徐世晓①② 周华坤①② 汪诗平③ 赵新全①②④ (①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8;②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8; 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 100101;④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摘要 针对三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汇管理,本文通过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碳流失原因,认为过度 放牧是引起系统碳流失的主要因素,而气候变化和土壤养分对系统碳汇没有显著影响;适度利用和维系较高的物 种多样性有利于未退化草地固碳功能的维持。依据这些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天然草地“取半留半”、轻/中度退化 草地“保原增多”和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类治理”的草地碳汇管理原理。实施退化草地恢复和退耕还草等措施可再 次固封以前释放到大气中的碳,转变单一依靠天然草地的传统生产方式为“暖牧冷饲”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可提 高饲草料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畜产品碳排放和实现系统减排。 主题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地碳固定管理 中图分类号 Q148 文献标识码 A 变化机制、采取哪些适当的方法和技术,构建生态 1 引言 恢复、生态固碳、经济发展新模式,如何在操作层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深刻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 面上落实“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无论是对固 妥善应对全球变化问题,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 碳作业,还是对控制配额内排放,都将起到关键作 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寻找陆地碳汇、探索增汇措施 用卜’“,可进一步为有效遏制生态环境退化,解决 便成为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等领域的 生态恢复、碳汇增加与经济协调发展和制定我国碳 研究热点¨1。三江源区作为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 汇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 典型区域之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我国和亚洲 全都有重要的意义旧“-。 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每年向下游供水约 2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土壤碳储量及其 500x108m3,该区的植被以草甸和湿地类型为主, 变化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 作用,且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是我国和世界上影 2.1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土壤碳储量特征 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2—1。由于高、寒、旱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0~30cm)有机碳 的特点,三江源区植被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十分敏 库约2.OPgC,不确定性为20%~37%,平均有机碳 感嵋’3I;近年来,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双重影响 密度为6.8kg/m2;土壤有机碳密度从东南向西北逐 下,三江源区植被发生了显著变化”o。三江源区现 渐降低¨。。0~30cm土壤有机碳库以高寒草甸(占 有可利用天然草地2637.48x104hm2,约50%一60%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