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亭送别-上课用.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长亭送别-上课用

几首关于离别的诗: 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柳永《雨霖铃》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古方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5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李叔同《送别》 西厢记 唐·元稹《莺莺传》(亦名《会真记》 )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王实甫《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元杂剧有关常识 1、元杂剧结构: 一本四折一楔子 一本四折,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西厢记》共五本二十一折。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或折与折之间,主要内容是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剧本内容构成: 曲、科、白 曲即唱词,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讲究对仗押韵,一韵到底。 元杂剧中,每套曲子由一个主角主唱到底,主角才能唱曲,配角只能说白, 以末角主唱的为末本戏, 以旦角主唱的为旦本戏。 科,又称介,戏剧角色动作的总称,包括武打、舞蹈、舞台程式和舞台效果等,舞台动作往往有夸张性、象征性(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以及虚拟化、程式化(关门开门的虚拟手势)。 白,即宾白、道白,是剧中人物说的部分 3、舞台角色 ?????末:男主角,如张生(正末、副末、大末等); ????旦:女主角,如莺莺(正旦、花旦、老旦等); ????净:花脸、扮刚强狞猛的人物,如:张飞; ????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鼻尖、眉骨皆白,主要是插科打诨。 杂:如扮老人的孛老、扮老妇人的卜儿等各种角色?? 外:?末、旦、净的次要角色。 这些字你会念吗? 筵席 玉骢 迍迍 金钏 靥儿 搵做 余荫 蹙愁眉 谂知 顷刻 玉醅 白泠泠 绣衾 青鸾 暮霭 第一部分(“夫人、长老上”——“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赶赴长亭。表现崔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的心境。 第二部分(“做到见夫人科”——“专听春雷第一声”):长亭饯别。主要刻画崔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而又无可奈何的情态、心理。 第三部分(“[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小生又生此念”):临别叮嘱。主要表现崔莺莺对张生的关心和担心。 第四部分(“[一煞]青山隔送行”——结尾):夫妻分别。描写崔莺莺目送张生依依难舍的情景和离别后的痛苦。 理清剧情结构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传世,《 贩茶船 》、《 芙蓉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王实甫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当时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创造了文彩斑斓的元曲语汇,成为我国戏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优美的“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 赏析《长亭送别》 人物之美 语言之美 情感之美 有离别时极度的痛苦与不舍 有对封建思想的怨恨 有对张生孤独赶考生活的嘱托与挂念 有对张生“停妻再娶妻”的忧虑 忠贞,温柔,体贴入微,真实刻画了崔莺莺这个冲破封建婚姻桎梏,大胆追求幸福爱情的封建思想叛逆者的形象。 人物之美 这场戏中,莺莺有着怎样的复杂心情?从哪些句子里可以读出来? 二 情感之美 人与人的感情至真至纯,感人至深,更可贵的是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三 语言之美 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支曲子选择了蓝天的白云、满地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这四个富有深秋特征的意象,与凄紧的西风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黯然销魂的秋日送别图(1)。 渲染出寥落萧瑟的悲秋气氛(2), 表现了莺莺离人伤感的忧郁而又压抑的心情(3)。 [端正好]一曲是化用范仲淹《苏幕遮》词中“碧云天,黄叶地”的咏秋名句。 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