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渊明<饮酒(其五)
学习目标: 关于本诗: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释义: 注意: 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饮酒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二、选择题 1、对陶渊明的《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 A、诗歌表现了诗人不慕功名利禄的高尚节操以及在自然景物中寻找乐趣的恬适心情。 B、本诗平淡自然而诗意隽永,情与景相应成趣。 C、本诗的主旨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诗中的“菊”、“山”、“气”、“日”、“鸟”这些极富诗情画意的景物都点出了“真意”的所在。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 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 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 E、“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意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 八年级下·诗五首 诗五首·饮酒 * 饮酒 陶渊明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写作手法 。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按节奏诵读诗歌: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这其中有人生的真意,想说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表达。 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山映人眼帘。 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伴而还。 翻 译 因为心情闲适,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平和的心态必然拥有平和的生活] 赏析 1、既然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为何“无车马喧” 的烦恼 呢?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 “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改成“望”不好,“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若改为“望”字,“悠然”之态荡然无存。 “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提到了哪些意象?有何深刻意义? 景物描写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渲染隐居之所的宁静和诗人悠然的心境。 山间夕阳 飞鸟归林 “还”:坚守心灵净土,回归自然怀抱,远离尘世纷扰。 -----------自勉亦是劝人 “此”指闲适生活;“真意”指从自然景物中领略到的自然之趣和人生之趣。 忘言” 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此两句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总结全篇、点名主旨) 4、“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该如何理解?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春版四年级下册语文《颐和园》第二课时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ppt
- 门店内训导购服务资料.doc
- 长沙五矿万里河山营销策划提案.ppt
- 长难句分析 专插本英语.ppt
- 长春环球贸易中心商业项目阶段营销执行方案.ppt
- 长沙_国庆七天活动方案.ppt
- 长春版春天来到深山里.ppt.ppt
- 问题分析与解决-8D方法.ppt
- 问题的确认和解决.ppt
- 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ppt
- 2025年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高三英才班下学期物理限时训练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docx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2025年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高三二模物理试卷及答案.docx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威体育精装版.docx
- 2025年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三下学期考前物理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湖南省益阳市沅江市高三下学期考前物理适应性演练(二)试题.docx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推荐.docx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必考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