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山居秋暝》课件
欣赏练习 * 首联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尾联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是五言律诗。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3、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4、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韵。如本诗的“秋”、“流”、“舟”、“留”。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颔联对仗 颈联对仗 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诗歌鉴赏指要 1.基本要求 鉴赏诗的内容、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 2. 基本要领(一般门径) ①写什么(读解意象、领略意境) ②怎样写(简析语言、表达技巧) ③为何写(揣摩内容、情感、观点态度) “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山居秋暝 王维 王维(701—761,一说698—759)字摩诘,唐诗人兼画家。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陷长安时曾受职,两京恢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晚年居蓝田(今属陕西)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山居秋暝》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他的诗风直接继承陶渊明,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他又喜绘画,擅作平远景,又擅画人物、丛竹。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 王维全家人均虔信佛法,茹素戒杀。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他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维摩诘所说》,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四十岁开始,王维过上了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他过着“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的亦官亦隐的生活,身在朝廷,心存山野。同时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发展,他在山水田园诗中也就不自觉地渗入了禅的意味。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暝: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思考:诗人写了什么(景,人)?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中景,景中画。(读解意象、领略意境) 山居之景: 山居之人: 明月,松林,清泉,岩石 浣女,渔人 清新、宁静(清幽) 淳朴 意境: 一场迷蒙的秋雨过后,被雨洗过的青山更显辽远旷静。傍晚将来之际,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丝丝凉意,仿佛暗示着秋的到来。 月华初泻,月光透过密密的松针,在地面织出一片细碎的光影,穿过林间的微风轻抚松林,光与影便微微地摇晃起来,闪烁着,仿佛一泓银色的海水,流淌着梦一般的温柔。 风起了,月光绕过松林,融入山间的清泉,林间便赫然现出一弯流动的银辉,淙淙的流水声回响,薄薄的雾气中便似忽然有了细碎飘渺的风铃声,此时此刻,就连溪中的岩石也似乎变得温柔多情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看起来,这里洋溢着一片热闹;可是,这些热闹,和作者所要表现的幽静并不抵触,反而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写出事物的动态不是为了破坏这个幽静的境界,而是为了反衬它。人们从这些喧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活泼生机。 思考:诗人怎样写(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回答问题(简析语言) 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 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又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一般人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处有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