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55953.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_55953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 生平与著作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医学家。生活于清·康熙、乾隆年间(约公元1666-公元1745年)。其祖父和父亲皆精于医。 《温热论治》1卷系叶氏门人顾景文据叶氏口授记录而成。 《临证指南医案》10卷系门人华岫云等收集叶氏临床治案,加以分类整理而成。 学术理论 胃阴学说 肝阳化风 虚损证治 奇经辨治 久病入络 一、胃阴学说 (1)理论特点: 脾胃之脏腑阴阳属性决定了脾胃生理特点的差异,脾胃升降失调就成了脾胃病变的关键环节。脾胃病机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其在治疗上决不能混同二治。依据“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特点,创立了以柔润之剂通降阳明的养胃阴之法。 (2)养胃阴法    甘凉濡润法    酸甘济阴法    清养醒胃法    甘缓益胃法 二、肝阳化风(阳化内风 ) (1)病机 与肝的生理特点有关。 与肝与他脏的关系失调有关。 (2)治疗大法 “缓肝之急以息风,滋肾之液以驱热” (3)用药特点 “介以潜之,酸以收之,味厚以填之” (4)具体治疗方法    和阳息风法    滋补肝肾法    清金平木法    养血息风法    培土息风法 三、虚损证治 理虚大法 :甘药培中、血肉填精、中下兼顾 (1)甘药培中——以味甘气温之品为主,组方以培补脾胃中州之气。培中要分别脾胃之阴伤阳伤。阴伤者治重在胃,用甘凉濡润,以养气阴,以通为补。阳伤者治重在脾,治用甘温。 (2)血肉填精 ——以大量的血肉有情之品填精补髓,培补肝肾之精血。 在遣药组方上注意:一是虚损病证虽有阳虚,但不可用肉桂、附子之类辛热雄烈的药物,因为其刚燥之性容易劫伤阴精;二是虚损病证虽有阴虚之象,但不可用知母、黄柏之属,因为其过于沉寒,不通奇经。在重用辛热有情之品的基础上,往往配以苁蓉,枸杞子、菟丝子、当归、巴戟天等,共同组成“柔剂阳药”,是血肉填精法遣药组方的显著特点。 (3)中下兼顾 中下兼顾,即脾肾同治是叶氏治疗虚损病证的一个重要原则,体现了他对先后天之根本脾肾的重视。 先后二天,互相依存,不可分离,一荣俱荣,一衰俱衰,肾虚日久必及脾,脾虚日久必及肾。因此,培补先天时必须兼以健运后天;补益后天时也必须重视培补先天,这就是治疗虚损病证必须中下兼顾、脾肾同治的道理。 四、奇经辨治 1.奇经辨治注重奇经八脉与脏腑的联系。 奇经八脉与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2.由肝肾所引起的奇经八脉病证属于虚损病证。 肝肾损伤,下元亏虚,导致奇经八脉空乏,表现为精血耗竭,应属虚损病证范畴。 3.奇经八脉的辨治须分虚实。 虚者虚在精血亏损,治宜补之;实证实在气血痹阻,络脉不通,治宜通之。 4.奇经病证治疗用药 (1)滋补 用于八脉空虚,精血不足,症见虚损,治宜滋补精血,选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鹿角胶、龟板胶、阿胶,鳖甲、鲍鱼、淡菜、人乳、羊肉及猪、牛、羊骨髓等,配伍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肉苁蓉、巴戟天、沙苑子等组成“柔剂闲药”,能入奇经而奏填补之功 。 (2)通调 适于奇经实证,气血痹阻,络脉不通,“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药如鹿角霜、当归、桂枝、小茴香、厚朴、青陈皮、川栋子、香附、郁金、降香、乌药、三棱、莪术、茺蔚子、延胡索、泽兰叶等。 (3)镇潜 若冲脉之气随阳明上逆者,须配伍镇潜之品,以收纳逆气,药如紫石英、龙骨、牡蛎、龟板、;鳖甲、半夏、旋覆花等 (4)固涩 若带脉失约,下焦不固,而致遗泄带下等证,须用固涩之品,以收敛固涩精气之亡失,药如五昧子、湖莲肉、芡实、山药、金樱子、覆盆子、鸣贼骨、补骨脂等。 5.治疗虚损阴阳不足之证时,主张从补益任、督二脉入手。 督脉主一身之阳,任脉主一身之阴。补任脉之阴当首选龟板,因“龟体阴,走任脉”,故善滋任脉之阴精;补督脉之阳当首选鹿茸,因“鹿性阳,入督脉”,“鹿茸壮督脉之阳,鹿霜通督脉之气”,故当首选。 五、久病入络 “络”指血而言,久病人络是指某些慢性疾患迁延日久,病邪深入,血络受病。 “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血。”“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在络在血。” 疾病传变的一般规律是由气及血,由经至络。但气与血、经与络之间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一个较长的渐变过程。邪气一旦入络,就会形成“瘀”,即络脉瘀阻。 久病入络症候表现:  症积有形,著而不移 ;久痛 。 络病治疗大法   “通血脉,攻坚垒,佐以辛香行气,是络病大旨。”   通血脉,攻坚垒是治疗络病的主要方法,用药与二般的活血化瘀药有所不同,须借助于虫蚁飞走之品,如水蛭、虻虫、土鳖虫、穿山甲、露蜂房、鳖甲、地龙、全蝎、蜣螂等。辛香行气也是治疗络病所不可或缺的。因为攻坚通脉之剂,“非辛香无以入络”。辛香之品,宜通气机,具有将诸药领入络中的作用,药如小茴香、青陈皮、韭白汁、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