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作人笔下的绍兴形象_65457
周作人笔下的绍兴形象
摘要:周作人笔下的绍兴形象或许没有鲁迅笔下的那么耳熟能详,但同样别具特色,韵味十足。本文分别从周作人的绍兴经历、绍兴描述和绍兴建构三个方面探讨周作人笔下的绍兴形象。
关键词:周作人;绍兴;描述;建构
故乡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某个处所,它跟经度纬度无关,跟土地肥瘠无关,跟贫富无关,它只跟人的心灵相关,是远离之后难于割舍的眷恋,是五步一回头的伤感,是对韶华不再生命流逝的慨叹,是追怀往事的怅惘。绍兴是周作人的故乡,每个人对自己所生所长的故乡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是故乡的山水民俗陶冶了我们自身,使得各人拥有独特的乡土性。周作人笔下的绍兴形象,源于其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必将折射其人的思想和性格偏向,为我们展示一个别样的周作人。
一、周作人的绍兴经历
在绍兴的童年时光,是周作人对于故乡的最初记忆,也是最美好的记忆。那么,那时的绍兴是怎样一种境况呢?“现实生活的逻辑绝对没有纯粹思辨的推理这么简单:不仅历史发展趋势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外患造成的影响波及浙东山区,也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就是说,尽管时代的大气候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周作人故乡的小气候,却暂时风平浪静,维持着封建末世的太平景象。于是,出现了周作人短暂的金色的童年。”[1]这是周作人童年时期的时代氛围,因为故乡的平静,出现了周作人的金色童年。
钱理群在他的《周作人传》中对此做了总结:“‘中国最后一代传统的知识份子’这一命题就具有了双重含义:这一代人既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与腐朽,又最后一次直接领悟着(以后缺乏系统的传统教育的几代人所无法感受的)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1]
周作人的童年生活可以分为台门之内的和十字街头的。
(一)台门之内
关于台门之内的生活,家乡绍兴的传统节日给周作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周作人的家乡绍兴过‘四时八节’都有一套礼仪……因此,过‘四时八节’,对终岁劳累的人们来说,自然是一次精神的放松与休息,地方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就悄悄地溶解在各种半是祭祀、半是娱乐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滋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1]正是在童年生活中这些多彩的节日的忘不掉的记忆里,我们发现了许多而后构成周作人思想要素的最初萌芽。在传统的“四时八节”里,每一个节日都与气候的变换联系在一起。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的变化形成了神秘的对应关系;周作人的“伦理之自然化”的思想显然于此得到启发。……“然而,每一个节日又确确实实是终岁劳累以后的精神松弛与情绪发泄。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同于西方(乃至日本人)的狂欢,是调节而非放纵,追求灵肉和谐的中和之美。”[1]周作人在形成他的“生活之艺术”的人生哲学时,童年时代艺术化的节日生活,无疑是起了某种潜在的暗示作用的。
在关注节日的同时,周作人在大自然中注目于动植物的食用价值,热心于动植物体态、功能与名称的考证(例如蟋蟀的各种类型),与鲁迅的直感与想象完全不同,这都是一个爱智者而非诗人的发现与记忆。在他的《苍蝇》便是很好的体现,最后一句“希腊路吉亚诺思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了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2]大约两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那精细的观察与描写人那“领解万物感受一切”的“安详的容止”,[3]以及戏弄苍蝇中所表现出来的近乎冷漠的冷静态度,可以从中看到周作人的某些特征。
幼年时代的周作人,既从传统节日的乡风市俗里体验到生活的野趣,又从对大自然的直接观察中,感受到生命的勃勃生机。这大千世界首先赋予他的是现世之美,是自然状态的美,一种生气贯注的和谐美。这使周作人的心灵从一开始就与中国的传统哲学、传统美学取得了内在的契合:这对周作人一生的发展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但当幼年的周作人几分喜悦几分惊奇地打量周围一切时,他所看到的,绝不只是现世之美:他面对的是一个已经变成僵尸的封建王朝,一个已经开始败落的封建大家庭。幼年的周作人是与他的祖母住在一起的,给他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的,正是祖母的“受苦”形象。“她的瘦长的虔敬的脸上丝丝刻着苦痛的痕迹,从祖父怒骂的话里又令我想见她前半生的不幸。我心中的女人一生的命运便是这祖母悲痛而平常的影像。”[1]周作人从祖母“苦忍守礼”里,第一次感受到封建礼教压抑人本性的残酷,第一次唤起了对于妇女命运的关注与同情。留在周作人记忆里的另一个阴惨印象,是关于“蓝门里的故事”。这是百草园后院的一间有蓝色门的屋子,他的主人是周作人的堂房爷爷,是鲁迅的第一位老师。多年应试不中,开办私塾,也因学问太差,混不下去,终于疯了,最后投水而死。这是周作人亲眼目睹的第一个“死”,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凄惨而无价值的“死”。另一位是四七叔,直到晚年,周作人都不能忘怀他那一眼看去便“可以知道他是鸦片大瘾”的脸相。
在周作人的心目中,科举、鸦片、缠足还有养妾,构成了中国传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