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以致其道_55214
学以致其道 * * (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学以致其道 【评析】百工者,器也。君子不器,故学以致其道。一切技术都是器,而其上有道,唯君子知之。是为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区别。 (2)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4·24) ——学为己 【评析】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向人炫耀,不是为了拿一些知识来装点门面,而是为了养成自身的道德修养。人格的养成,才是学习的最后目的。 (3)【原文】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15·32) ——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评析】谋食者,器也;谋道者,道也。君子不器,焉能谋食?人不应该成为某种器具,成为某种达成某种功利目的的手段。也就是康德说的人必须成为自身的目的,而非人之外事物的手段。作为一个君子他真正的独立价值体现在他致力于道,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一个真正的君子他往往不是实用的、功利的。在功利的人眼里,他往往是无用,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个“用”是在功利的意义上讲的。 (4)樊迟请学稼。……焉用稼?”(13·4) ——君子不稼 【评析】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在上位的人哪里需要学习种庄稼、种菜之类的知识,只要重视礼、义、信也就足够了。他培养学生,不是为了以后去种庄稼种菜,而是为了从政为官。在孔子时代,接受教育的人毕竟是少数,劳动者只要有充沛的体力就可以从事农业生产,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实行统治的知识分子。所以,孔子的教育目的并不是为了培养劳动者。 (5)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6·13) ——君子儒、小人儒 【评析】在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别,要求子夏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君子儒”是指地位高贵、通晓礼法,具有理想人格的人;“小人儒”则指地位低贱,不通礼仪,品格平庸的人。君子儒者,仁以为己任,以推行大道为使命;小人儒者,名以为己求,孜孜于追求名利。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 ——君子好学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地做事,谨慎小心地说话,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君子之学 【评析】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按照子夏的说法,一个人能摆脱那些不良的东西,积极主动地履行社会职责,当然是修养的结果。有了这些修养,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样的人怎么能说他没有学习过呢? (9)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2·16) ——攻异端 【评析】对这一章的理解,有很多分歧。有认为反对攻治杂学邪说的,有认为反对专攻一端不知其他的,有认为是提倡攻击异己思想和学说的。 (1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好古,敏求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11)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19·22) ——何处不学,焉有常师 【评析】这一章又讲到孔子之学何处而来的问题。子贡说,孔子承袭了周文王、周武王之道,并没有固定的老师给他传授。这实际是说,孔子肩负着上承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并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这不需要什么人讲授给孔子,表明了孔子“无处不学”、“学无常师”的学习过程。 (12)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