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试题范围(2010年)_61097.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政治学原理试题范围(2010年)_61097

第一讲政治与政治学 1.中西方政治研究的发展脉络? 一、中国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 中国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在先秦时期即产生了丰富的政治思想。古代思想家认识事物的能力有限,他们从神意的角度探讨和论证政治问题,表现为一种原始的天命观。他们用巫术的方式,编造“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神话,宣扬神权政治和王权专制思想,证明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到西周后期,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这比起原始的天命观有了一定的进步。 春秋战国是古代中国历史大变动时期,也是政治思想逐渐摆脱天命观的束缚,直接反映社会现实而得到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古代中国政治思想的演变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政治哲学 即关于“仁”、“礼”、“法”、“势”、“术”等政治范畴以及天与人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君与臣的关系、臣与民的关系等基本理论。(2)理想社会 当时各种政治主张很多,都有一个政治目标即要求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制度,这些理想的社会制度主要有,孔子主张的“天下归仁”的有道社会;孟子主张的“丰衣足食的”王道社会;韩非主张的“严刑峻法”的法治社会;墨子主张的“和睦相处”的兼爱社会;老子、庄子主张的“无为而治”的小国寡民社会;等等。(3)治国方略 即统治者关于“治国平天下”的策略、法规、办法、经验等总和。在治国方略方面,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不少论著,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人们称它是一部“历代国家管理学”)、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人称“三通”),等等,这些都是有关国家政策和制度方面的政治学重要著作。 儒家政治思想? 由孔子创立、孟子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儒家学派,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学派,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主要典籍是《论语》《孟子》两书。孔子所述而由其弟子所记录的《论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政治学经典著作,该著作影响极大,以至于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讲学分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政事”可以说相当于现象的政治学专业。儒家学说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坚持“为国以礼”的政治立场,即所谓的“礼治”。孔子主张以周朝的礼法、规范和原则来调整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改变自春秋时代以来的天下大乱的局面(礼崩乐坏)。(2)提出“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即所谓的“德治”。孔子主张统治者要注重对老百姓进行道德教化,反对只依靠行政命令和严刑峻法维持社会统治,要求统治者加强自身修养,用施“仁政”的方法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孔子的这些思想经过孟子的发展,归结为“以德行仁”的“王道”,用来反对“以力假仁”的“霸道”,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统治者主要治国方略。不过,孔孟的儒家思想不仅在当时,而且一直到汉代以前,都没有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备受冷落。到了汉武帝时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地位才被提到空前的高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和禁锢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 法家政治思想 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是与儒家相互对立的主要流派,其代表作是《韩非子》一书。韩非反对儒家的“王道”、“仁政”和“以礼治国”,主张“霸道”、“权术”和“以法治国”。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和申不害的“术”三种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法家治国理论。两千多年来,法家思想的地位虽然一直位于儒家之下,但是法家政治思想具有可操作性和立竿见影的特点,因此在封建社会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道家政治思想? 儒法两家一个强调“德治”和“王道”,一个强调“法治”和“霸道”,表面上看起来观点相左,其实都主张用积极有为的手段来治理国家。与此相反,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则主张以“无为而治”的方式来治理国家。他们期望统治者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尽可能少地干预社会生活,通过“无为”的方式而达到“治”的目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不要骄奢淫逸,不要扰民,要有节制,要顺应民心,顺其自然,建立一个小国寡民、清心寡欲的社会制度。 “无为而治”的核心是讲究治国方式,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无为,则无不治矣”。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最终都是要达到“治”的目的,只不过治的手段不同罢了。“无为而治”作为统治者一种治国方略,对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起到了一定作用。 总而言之,儒、法、道三大学派的政治主张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为历代统治者所采纳,作为其主要的或补充的手段。他们的政治思想各有特点,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从而成为融“政”、“法”、“德”、“礼”等思想为一体的治国方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大多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同时兼用法家、道家某些政治观点和主张进行统治的。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二)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研究 近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