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刘氏兄弟简介_35557.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刘氏兄弟简介_35557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寿彭。著名现代文学家、语言学家。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5.27)出生于江阴城内西横街的一个寒士家庭。4岁从其父识字,6岁入塾,能为诗。11岁至翰墨林小学读书,因成绩常列前茅,深受校长屠竟山的器重。宣统三年(1911)初,应翰墨林小学校长王翊唐之聘,回母校任教,并与吴研因等编辑《江阴杂志》。见吴提倡白话文,笔名“咄农”,自谦才识及吴一半,故改名“半农”。 是年秋辛亥革命爆发,去清江参加革命军,任文牍。民国元年(1912)2月,因不满军队内部的混乱而回乡,参加演文明戏,筹款支援革命。3月与弟天华同往上海谋生,进开明剧社任编辑。编译剧本《好事多磨》,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兼任《中华新报》特约编辑。次年春剧社解散,入中华书局任编译员,在《小说海》、《小说月报》等刊物发表多篇著译和小说。6年5月、7月,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先后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诗与小说精神上的革新》,响应文学革命的号召。是年夏,受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教员。7年1月,参与《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发表白话诗,征集编辑全国近世歌谣。和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积极从事新文化活动。在《新青年》上由钱玄同托名王敬轩发表反对文学革命,为封建文学辩护的《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刘半农则以记者名义,发表《复王敬轩书》,用犀利的笔锋,对当时社会上的封建复古思想以及一些保守派对文学革命的非议,进行集中批判。是年6月,利用假期返江阴,在礼延小学魁星阁前参加进步师生的话剧表演,独演《新加官》,揭露段祺瑞升官发财的内幕丑态。“五四”运动中,他是北京大学教授临时会议干事负责人,和钱玄同、沈尹默等20位教授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致本校全体教职员诸君函》,援助被监禁的学生和教员。9年3月,奉派赴欧洲深造,初入英国伦敦大学大学院,在语音实验室工作。次年夏转至法国巴黎大学,并在法兰西学院听讲,专攻实验语音学,创声调推断尺和“刘氏音鼓甲钟”。14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被吸收为巴黎语音学会会员,其论文《汉语字声实验录》列为巴黎大学语音学院丛书之一,并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同年秋归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并兼任中法大学服尔德学院中国文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辅仁大学教务长,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后专任北大中国文学系教授及研究文史部主任,为北大研究所创立语言学实验室。他爱国正直,不畏邪恶。15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心情悲愤,彻夜未眠,写出“敬献于死于是日者之灵”的诗歌《呜呼三月十八》,揭露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罪恶。20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撰写《反日救国的一条正路》等文章,坚决主张抗日。22年4月,不顾白色恐怖,与钱玄同等12 人联名发出为李大钊烈士举行公葬的募款书,并书写墓志和墓碑。23年6 月,为完成《四声新谱》、《方音字典》和《中国方言地图》 的编写,冒着酷暑沿平绥铁路深入内蒙古一带考察方言方音,不幸染上回归热病,7月14日在北京逝世。蔡元培为之撰写碑铭。著有《半农杂文》、《半农影谈》及诗集《扬鞭集》,采编方言民歌集《瓦釜集》,另有《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专著。 刘天华(1895-1932),原名寿椿,半农二弟,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他在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沿用西方五线谱记录整理民间音乐,不仅创作了《病中吟》、《良霄》、《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培养了大批二胡、琵琶传人。  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自已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