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悠久罕见奇特的民俗_34713
历史悠久罕见奇特的民俗—太平庙会
来源:《丽水方志》 丽水市史志办编印 时间:2010-05-22 14:16:31
太平殿(惠应庙)
太平庙会的所在地是丽水市莲都区太平乡。古称甘泉里、太平里、和乐乡等。金端公庙古称惠应祖庙。地处太平村村头,俗称太平殿。惠应庙会也因此称太平庙会。2006年11月和2007年1月区市政府分别发文公布“太平庙会”为莲都区、丽水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宋皇敕封庙额有800年历史的太平殿
惠应庙内的残存的壁画
现存同治年间撰修的《惠应庙志》一翻开来,在《庙宇建置考》中记载,宋嘉定8年(公元1215年)建金端公庙,并开始举行庙会。宋皇敕封金端公为“惠应灵异忠显英烈王”、右丞相郑正签书的“处州甘泉里金端公庙”庙额和碑阴,细看《惠应庙志》可知,惠应祖庙“康熙庚寅内殿五楹岁造克成东荣四翼以及大门二十余间乾隆辛卯重建更新”。从《山塘田地考》中可看出。四村不少村民乐助了许多田地和山场。清康熙47年(1708)开始举行的祝寿乡会等民俗活动有了物质保证。咸丰8年(1858)太平殿毁于兵,当年重建岿然尚存至今。
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以后,太平殿田地、山林不复存在,大殿主要由太平村作为办公室、医疗站、老人活动室或办锯木厂使用。改革开放以后,受曾涛等革命老同志重游太平殿启发,村民们于1994年开始集资12多万元修复了太平殿,避免了倒塌的危险。1997年发现同治版《惠应庙志》在学者带领下举办了两个文物展览。2002年市博物馆来殿普查登记,内定太平殿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市、区党史办来殿考察后,太平殿筹办特约太平经济建设实验区纪念馆。2006-2007年公布太平庙会为“非遗”代表作以后,又筹办太平民俗展览和根艺展览,并筹划把太平殿办成综合性的民办博物馆。
800年太平殿历史中,有2年多时间放射出红色光芒,永垂青史。1938年8月-1940年10月丽水县共产党人曾涛,张之清等以国民政府乡村建设指导员的公开身份来到太平殿,创建省特约太平经济建设实验区,宣传抗日救亡,秘密发展农民党员,建立农村基层党支部,创建中共太平区委,带领农民办股份制合作社,进行农村建设。指导员们还利用庙会宣传抗日救国,支援前方抗战,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贡献,对以后的革命建设产生了深刻又长远的影响。
罕见奇特民俗的形成和发展
太平民俗起源于两汉之交,汉唐以来,人们对金端公驱蝗救稼赈灾济民的丰功伟绩敬佩有加,有利民生。至宋嘉定8年(1215)甘泉里建金端公庙开始举行庙会。宋皇敕封金端公庙额、郑正右相签书碑阴后,加快了金端公信仰的普及,香火兴盛,村民更加虔诚崇拜金端公。根据《惠应庙志》记载,康熙47年(1209),四村村民于农历8月17日(金端公生日)在太平殿为金端公庆寿开祝寿乡会,并开始修庙志,拟订开展以纪念金端公的各项民俗活动。以后在乾隆、道光、同治年间修庙志时补充完善了《惠应庙规》,加以规范。同治版(1869)庙志在《岁时礼仪考》中对庙会各项活动的时间、顺序、人数、菜单、礼节和轮值办法等都一一做了具体规定。
太平乡人民为什么那么崇拜信仰金端公?原来金端公是甘泉里俗云路人氏,幼习诗书闻六经,系少吴之苗,壮为广州刺史,又为光禄大央,王莽乱世贬为栝州太守。后从温州瑞安往丽水沿路笞鞭蝗虫,累死太平岭头,即葬那里,其墓地至今尚存。后又被敕封为瓯括之神。太平殿至今还保存同治8年瑞安蒋家巷村民赠送的“福应万灵”匾额。太平、下土夭、竹舟、溪头四村有识之士,借金公之神灵,“御天灾捍大患”,同时认定金端公为四村多姓村民共同祖宗,各村徐、冯、潘、周、吴、赵、熊、苏、谢、李、傅、何、胡、章、蒋、诸葛、程、施、王、赖、方、楼、叶、樊、曾、陈等各姓氏村民把金端公十个儿子中的一个相公认定为自己的祖宗,各建一个会,即“和乐一乡联成十会”,一直延传到今天。
数百年来,和乐乡四村金端公子孙在金端公的旗帜下,利用太平殿庙产收入,通过“十会”轮值主持一年四季开展的庙会活动,即元旦瞻拜祖宗、元宵节灯会,清明节扫墓和“送花船”,六月求雨“翻龙泉”,八月中秋开祝寿会诗会,抬祖宗出殿巡游,九月中旬归殿演戏。总之,一系列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都是以纪念金端公为主题。这种多村多姓村民把一神灵视为祖宗并建立民间团体“十会”,确实为天下罕见奇特的民俗,不失为和区我市珍贵的文化遗产。
改革开放以后,曾涛为首的革命老同志重游太平殿,启发了村民修复太平殿,同时重雕12尊祖宗神象。开光以后却受“左”思想数次干扰冲击,神像面临再次被毁,村民视祖宗为宝,“三进三出” 抢救神像。直到胡总书记指示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