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docVIP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站长专用!!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出版日期:2002-5-29 资料类型:免费资料 销售价格:0 资料信息:   加入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确立的战略问题。进入WTO以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由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分析入世影响,研究探讨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提出对策措施建议,是当前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 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加入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从无到有,创建民族工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1951年就着手筹建哈尔滨电机厂。1952年8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哈尔滨、上海分别兴建两套发电设备主机生产基地。 1958年在四川德阳新建了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改名为东方电机厂)。60年代初期,大三线建设拉开帷幕。1965年决定扩建东方电机厂,产品大纲调整为大电机与水火电并举。1966年开始兴建东方锅炉厂和东方汽轮机厂。到70年代,东方基地三大动力与上海、哈尔滨基地一并成为我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60年代初建成的北京重型电机厂一起成为北京(武汉)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六五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电站设备的成套供应和服务,发挥整体优势,以上海、哈尔滨、东方三大基地的主机厂为基础,先后组建了上海电气联合公司(现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公司(现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至此,我国发电装备制造已拥有3个大型电气集团和北京(武汉)制造基地,还有一批中小型水、火电设备制造企业和电站辅机专业制造厂以及比较完善的科研和测试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保证了我国电力工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数十年来,我国发电设备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50年代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创建时期,上海基地引进了原捷克斯洛伐克中压0.6万kW~1.2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哈尔滨基地从原苏联引进了中压2.5万kW~5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基础。50年代末仿制2.5万kW~10万kW高压发电机组,1960年已形成2.5万kW~5万kW机组批量生产能力,并制造出我国第一台10万kW火电机组。 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是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发展时期。这期间还为30万kW及以下机组的研制和60万kW机组的预研做了大量工作。1969年,上海基地制成了12.5kW万kW中间再热超高压机组,哈尔滨基地制成20万kW超高压机组。东方基地也于1975年制成第一套超高压20万kW火电机组,同年又进一步向开发双缸双排汽30万kW机组攀登。上海基地于1971年制成国内第一套亚临界压力30万kW机组。上海、哈尔滨基地还各自在研究开发亚临界60万kW汽轮发电机组和2050t/h(60万kW)锅炉,初步完成产品设计,为进一步开发60万kW机组奠定了基础。这时期我国火电设备制造技术逐步突破50年代原苏联和捷克的技术,更广泛地借鉴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新技术,研究开发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产品。 1976年至今,是大功率发电机组上等级、上水平时期。首先是10万kW~30万kW国产机组的完善化,解决大跃进和文革期间自行设计制造的10万kW以上机组投运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平均可用系数很低等问题。其次是引进大型火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1981年引进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燃烧工程公司全套30万kW、60万kW主机制造技术及购买部分零部件,上海、哈尔滨、四川基地及有关辅机厂和研究所派数百名技术人员去美国西屋公司学习。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

文档评论(0)

phl8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建筑从业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2日上传了建筑从业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