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现代文学史.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代文学史

绪 论 现代文学内部的变迁:现代化(西方化)到本土化(民族化)的转变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第二章 文学革命与白话文 第三章 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者 鲁迅 *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四川乐山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郭沫若心底的个人的郁结和“民族的郁结”终于汇聚在一起并找到了宣泄的历史契机,出版于1921年8月的诗集《女神》,便是这种近乎疯狂的激情之下的产物 一、“凤凰之再生”——郭沫若和《女神》 * 《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它受“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感召,同时又真正反映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女神》成为一个新的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史诗般的作品,也成为创生期的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之作 1958年版《女神》 英文版封面 * 《凤凰涅槃》节选 我们更生了! 我们更生了! 一切的一,更生了! 一的一切,更生了! 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 我中也有你,你中也有我! 我便是你!你便是我! 火便是凰!凤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 * “泛神论” 既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又是他的诗歌观念。郭沫若的泛神论创造性地把自我、自然与神三个元素融为一体,构成了他的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支柱 郭沫若的诗歌也体现出风格多样化的倾向,他有一些同样脍炙人口的清新单纯的短诗,如《天上的市街》、《夕暮》等 * 二、小诗派与湖畔诗人 1923年,冰心把她的三百余首小诗汇集成诗集《繁星》、《春水》正式出版,开创了一个“小诗的流行的时代” * 由于郑振铎翻译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周作人引入的日本短歌、俳句的影响,以及冰心等人的自觉实践,使小诗创作在中国诗坛风靡一时 印度诗人泰戈尔 * 小诗集中体现了冰心在“五四”时代的著名的爱和美的哲学,这种爱和美的哲学在小诗中具体体现为童心、母爱、自然的母题 《春水·一零五》: 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 宗白华在小诗派中自成一格,出版于1923年12月的诗集《流云小诗》,其中最擅长的领域是诗人的心灵与自然宇宙以及社会人生的律动之间的契合 * 1922年3月,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西子湖畔组成“湖畔诗社”,同年4月出版诗歌合集《湖畔》,8月出版汪静之《蕙的风》,1923年12月又出版合集《春的歌集》 * 三、新月派诗人的追求 前期新月派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其主要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林徽因、孙大雨、于庚虞等人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新月诗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后期新月派的诗人群,其基本成员除了前期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孙大雨等人外,还有陈梦家、方玮德、邵洵美、卞之琳等 * 新诗的格律化 新诗格律化的形式原则,即所谓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的“三美”主张 新诗格律化的更内在的原则,是“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主张 * 闻一多,中国现代诗歌历史进程中重要的阶段性人物之一。格律诗理论的倡导者,他信奉:“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束缚住了。他们乐意戴着脚镣跳舞,并且要戴别个诗人的脚镣。” * 徐志摩,1896年生于浙江海宁。1918年赴美留学,1921年进英国剑桥,1928年起任《新月》杂志主编,1931年主编《诗刊》,同年遭空难逝世。生前出版诗集《志摩的诗》(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31),死后出版《云游集》 * 朱湘(1904—1933),新月派的另一重镇,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他是新月派中最讲究形式美的诗人,强调音韵格律与“文字的典则”,诗作有鲜明的音乐感,同时又刻意营造一种古典美 * 四、冯至及其他诗人 冯至,1905年出生于河北,1922年与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等人组织“浅草社”,1925年又与杨晦、陈炜漠、陈翔鹤等另组“沉钟社”,冯至20年代更为突出的贡献是他的《吹箫人的故事》、《帷幔》、《蚕马》等叙事诗的写作 * 臧克家(1905—2004),从1932年开始写诗,到诗集《烙印》、《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问世,臧克家始终坚持自己的贴近泥土的创作原则,被誉为“泥土诗人” * 研究论著 冯文炳:《谈新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年; 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 姜涛:《“新诗集”与现代新诗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七章 现代话剧的孕育与进展 * 一、文明戏与爱美剧 新剧,亦称文明戏,从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