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写给母校——剑桥大学的一曲恋歌,表达了作者在即将离别母校时的。其艺术之美人所共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因此,以诗歌诵读为主,从语言赏析入手,从情感体验切入,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课体会现代诗歌的特点,多方面感受体悟诗歌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刚升入高中,对诗歌鉴赏的理解可能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层面,应适当地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多元化去鉴赏诗歌。极容易简单地理解其中的离别情感,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在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媒体或资源】
1、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作业
1、布置“我所知道的徐志摩”,让学生上网查询徐志摩生平资料、志摩与康桥的渊源、徐志摩的出示徐志摩的照片,初读诗歌,
提示: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组织全班齐读后学生自评后得出诗歌的情感和总体语调、节奏)
明确情感:全诗蕴涵了对康桥对母校的依依惜别之情
总体语调:舒缓、低沉
节奏:轻柔、和谐
三、诵读诗歌,赏景悟情
1.回顾诗歌情感的承载体——意象。 将全诗分为三个版块,分别赏析。多媒体展示康河美景画面,学生以多种形式朗读,以读感悟。抓住诗中意象,赏析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第二、三.四节:
通过重点赏析“新娘”“水草”“荡漾”“招摇”“甘心”等词语,从色彩鲜明的意象和动作性很强的动词入手赏析意境之美。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由依依惜别时的感伤无奈而陶醉留恋于康河美景。?(学生朗读)
拓展:让尝试说说自己对母校离别之情的景物,渲染对母校离别的情感。
(试图让更能进入到本首诗歌的情境中去)(学生再次朗读)
第五.六节:
通过重点赏析 “星辉”“寻梦”“放歌”等词语,体悟诗人情感的发展高潮:诗人进入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泛舟寻梦、放声高歌。
第五节,诗人迷恋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似乎已经忘记了要离别康桥而去了,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去追寻他“彩虹似的梦”,甚至要“在星光斑斓里放歌”。因此,第五节要读得比较欢快,最后一行甚至要读得比较高亢激昂。
第六节,诗人的思路急转,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不禁别情缕缕,离绪重重,只能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因此,第六节则要读得缓慢而深沉
(学生分组朗读)
第一节和第七节:
抓住“西天的云彩”、三个“轻轻的”“悄悄的““招手””挥手“等词语体会康桥的“静美”字及诗人“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从而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依依惜别、感伤无奈?。通过比较第一节和第七节,体悟诗人离别母校之时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使母校在自己心中留下一个完整的映像。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同时感受诗歌的回环之美。
(学生再次朗读全篇)
……作者还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五、课后作业
请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片断。??
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板書設計
【教学反思】
1、刚开始上课,首先介绍作者。这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法。但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其他的考虑。小组根据自己的学生经历认为,高一的学生课堂气氛总的来说是不如人意,比较沉闷的。而徐志摩的生平极具传奇色彩,如果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徐志摩的一生,整个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高涨,这是非常重要的。
2、本次的教学设计,针对诗歌本身的特点,在设计中多次朗诵了诗歌,小组讨论认为,诗歌朗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朗诵诗歌,学生能对诗歌的意蕴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再别康桥》这种可读性非常强的诗歌中,效果更是明显,如果一个教师能让学生喜欢上课文,就为学生学好课文、掌握诗歌阅读技巧开了一个好头。
3、在最后总结的时候,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缺陷。在教学进行到中间的时候。教师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再别康桥》的“三美”这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讲起来不是很有趣,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否保持在一个比较好的水平?我们表示怀疑。不过综合其他的教学设计,我们觉得这个环节还是不能省略。所以在这里,教师能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是这堂课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幽默、博学而且要带着极大的感情去完成这次课堂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