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江花月夜》导学案

厦门市大同中学师生共用导学案(高中语文) 课题:春江花月夜 课型:新授课 课时:共2课时 备注 学习目标:知识情感重点:张若虚,扬州人,诗人。与、、齐名。被誉为。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为 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yàn ) 芳甸(diàn ) 霰( xiàn ) 扁舟(piān ) 砧( zhēn ) 碣石( jié ) 皎皎( )滟滟芳甸霰穷已离人不胜愁可怜无限路 5.根据诗意,划分本诗的层次诵读指导 ①初读课文,疏通字词句,整体感知诗歌 ②再读课文,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情感 ③美读课文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作者的内心情感 2.你认为本诗的层次结构该如何划分?请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但见长江送流水”) 第一层:写景(1-8句):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美景。 第二层:说理(9-16句):写面对江水月色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 哲理思考 和 无限感慨 。 第二部分:(从“白云一片去悠悠”至最后) 抒情:写花月春宵的离愁别恨。 第一层(17-28句):写 思妇相思 之情。 第二层(29-36句):写 游子想家 之情。 3.结构上,此诗既以_月亮从升起到坠落_________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同时又以_月亮___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喟、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显得浑然一体。 4.《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你认为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重点是“月”。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诗从月升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欣赏诗的景物美: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明确:赏析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明确:②“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身处,毫无纤尘的之境诗人借这轮孤月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③“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句中的“望”字,有些版本作“只”,你觉得作“望”好还是作“只”好? 只”字写出了月圆而缺;月缺而圆,年年相望,只是如此,从来没有两样的明月。“望”字写出了江月互望的动作神态,望月之人的怅惘之情,融入了人的情感,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唯有江月“代代无穷已”,“望”字更妥帖些。 ④“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句话在诗中有何作用? 明确: 承上启下 。既紧承上文 对人生与宇宙的沉思 ,又引出下文男女相思的 离愁别恨 ,同时也为下文由月及人展开联想作好铺垫。 ⑤“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诗人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 赏析第二部分。 ①“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四句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隐含离别之意。“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