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物理学-总结-给学生.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物理学-总结-给学生

复合对称四极剖面法基岩探测实例 主要的普遍规律: 反射波错断。为中、小断层的反映。 同相轴数目增多、减少或消失。下降盘增多,上升盘减少为正断层。 同相轴分叉、合并、扭曲和强相位与强振幅转换等,一般为小断层的反映。 同相轴形状改变,反射凌乱并出现空白反射。一般为边界同生大断层。 异常波的出现。绕射波或断面波是断层识别的标志。 1. 1.假异常大、不易分辨 2.不均匀及地形影响大 3.费电 1.异常幅度大、灵敏 2.等偶极工作(AB=MN)时,工作一次得双侧曲线 3.轻便、效率高 (详测)接触面 高阻陡立脉 良导体 偶极剖面法 1.勘探深度小 2.不易发现直立低阻脉 1.不均匀及地形影响小(AB不动时) 2.生产效率高 (详测)接触面 陡立高阻脉或高阻体 中间梯度法 1.不易发现陡立良导薄脉 异常幅度小 大,易读数 2.轻便、效率高 3.不均匀干扰和地形干扰小 (普查)构造、基岩起伏、厚岩层、接触面 对称剖面法 1.生产效率较低 2.地形影响大 1.异常幅度大,分辨能力强 2.异常曲线清晰(比偶极剖面曲线好) (详测)接触面 高 阻 脉 陡立良导脉及球体 联合剖面法 缺  点 优  点 探测的地电断面 方法名称 掌握 了解 电测深法的基本原理、实质、成图方法 水平层电测深曲线类型特点:1、2、3、n层 三层曲线等值现象:S、T;纵向电导,横向电阻 非水平层电测深曲线:倾斜界面、直立接触面、球体 定性解释: 常用电测深曲线类型图包括: 纵向电导等S图、?s等值线断面图 ?s剖面图、?s等值线平面图, ρs曲线类型图 常用定性图( ?s等值线断面图)的解释 定量解释:数值解释法、量板法、各种经验解释方法(如图解法) 二层、三层曲线量板及应用 电测深法 概念 常用定性图的编制与定性解释 掌握 回顾 |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的基本概念、原理 地震波本质——机械波(源-机械振动)、脉冲波(信号波形)、 弹性波(传播-弹性介质) 分类: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透射波法 浅、中、深层地震勘探,又称高、中、低频地震勘探 2D、3D、4D(时移地震) 地震地质模型 理想弹性介质和粘弹性介质模型 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模型 均匀介质、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模型 单相介质与双相介质模型 地震波的特点及种类 特点:机械波、弹性波、非周期短脉冲振动 有起始时和能量有限,有一定的时间延续长度 频谱是带限型,有一定的宽度 时间延续长度与其频谱的宽度成反比 类型:体波[纵波、横波(SV、SH)]、面波(R、L、St) 有效波、干扰波(规则干扰波,随机干扰波) 概念 地震勘探方法步骤 地震勘探的三个阶段 野外数据采集 采集设计 试验阶段 生产阶段 室内资料处理 预处理 生产处理 解释处理—反演 地震资料解释 构造、断层解释 岩性、储层预测 回顾 掌握 地震波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波动方程 无限介质中波传播的动力学特点 质点位移函数 指数衰减正弦波 随r增大振幅减小 偏振-传播一致 球面扩散-几何衰减 振动图和波剖面 等相位面 波前和波尾 平面波 地震波的频谱 不同波,不同谱 浅中深谱不同 不同介质不同谱 地震波的极化 线性极化 平面极化 地震波的吸收 非弹性作用,内摩擦损耗 振幅随r增加而减小 不同岩层,吸收作用不同 高频吸收比低频强 弹性介质方程 粘弹性介质方程 地震波场的计算 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克希霍夫(Kirchoff)公式 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 斯奈尔(Snell)定律 同类波、转换波 佐普里兹(Zoppritz)方程 AVO效应 概念 地震波的反射和透射- Zoppritz方程 图解曲线法 近似公式法 垂直入射?(?=0) ①无转换波,只有同类反射、透射波 ②有波阻抗差,有反射,差越大,反射越强。 ③R0入射和反射同相,R0反相(“半波损失” ④透射系数总为正,透射波与入射波同相 ⑤同一界面R/=R,T/=1+R 反射系数随入射角的变化是AVO技术基础 地震波的绕射 倾斜入射(?≠0) 狭义绕射 广义绕射 绕射概念 菲涅尔带 横向分辨率(或水平分辨率) 地震记录的形成 各个界面的反射波按其到达时间长短叠加的结果 振幅大小-R、极性正负-R、到时先后-V,H 厚岩层 薄岩层 地震道褶积模型省略了介质吸收、透射损失等 地震道 同相轴 地震波的薄层效应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