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ppt

  1.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田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大 家 好 大田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凉州区农技中心植保植检站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与综合 防 治 技 术 玉米丝黑穗病 一般年份发病率在3%-10%之间,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2006年在凉州区重病田块发病株率高达62.5%,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抽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病株果穗短粗,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苞叶正常,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初期苞叶一般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不易飞散。 剥开苞叶可见果穗内部组织已全部变为黑粉,黑粉内有一些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所以称此病为丝黑穗病。有的果穗受害后,过度生长,但无花丝,不结实,顶部为刺状。一旦发病,全株绝收。雄穗受害后主要是整个小花变为黑粉包,抽雄后散出大量黑粉,有的雄穗受病原菌刺激后畸形生长。有的品种苗期分蘖增多,植株呈丛簇状。 发病植株雄穗症状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多数情况是病穗仍保持原来的穗型,仅个别小穗受害变成黑粉包。花器变形,不能形成花蕊,颖片因受病菌刺激变为畸形,呈多 叶状。雄花基部膨大,内有黑粉。也有整穗受害变成一个大黑粉包,症状特点是以主梗为基础膨大成黑粉包,外面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 二、玉米丝黑穗病与瘤黑粉病的区别: (1)丝黑穗病主要发生于有性器官,如雌穗和雄穗,而营养器官,除极特别情况下,叶片中脉产生条状黑粉外,一般不产生黑粉;而瘤黑粉病则茎秆、叶片、果穗、雄穗、甚至根部均可受害,产生病瘤。 (2)丝黑穗病危害果穗时,受害果穗不形成黑瘤,黑粉中有丝状寄主维管束残余组织,而瘤黑粉病则在受害部位生成肿瘤,瘤内没有丝状物,果穗受害轻时,仅个别或少数籽粒发病。 三.病原与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孢堆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 (Kühn) Langdon et Fullerton]引起的。黑穗里形成的黑粉是病菌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或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冬孢子未成熟前集结成孢子球,成熟后分散。成熟的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菌丝。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3℃-36℃,以 28℃为最适宜。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31℃,低于17℃或高于32.5℃不能萌发。 1.传播发病 病菌以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粪肥里、或沾附在种子表面越冬。在土壤中冬孢子存活年限一般都在3-5年,种子表面带菌虽然数量不高,但仍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在老病区种子带菌的作用微不足道,但在新区带菌的种子则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总之,玉米丝黑穗病是土传病害,土壤和粪肥含菌量高发病重。玉米播种后,来自土壤、粪肥和种子上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便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寄主胚芽形成系统侵染。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 2.影响发病的因素 ① 品种抗病性:玉米不同品种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②菌源数量:玉米丝黑穗病菌越冬场所主要是在土壤里,重茬连作造成土壤中菌源大量积累,导致病害逐年加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③环境条件:该病以土壤带菌传病为主,而且多在幼苗期侵染,因此播种至出苗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土壤温、湿度条件既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生长,也影响病菌冬孢子的萌发和侵染。各地试验证实,侵染的适温与玉米幼苗生长的适温一致,均在25℃左右。较适宜的侵染温度范围为20℃-30℃。土壤含水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速度。土壤含水量适中,种子发芽快,幼苗生长迅速发病轻;土壤干旱,种子发芽慢,幼苗生长缓慢,则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根本有效措施之一,大力推广抗病丰产的金穗4号,酒试20、临单217、金穗9号等良种,尽快压缩或淘汰感病品种沈单10号、16号的种植面积。 2.减少初侵染源: ① 轮作倒茬:轮作倒茬和品种的合理布局是减少田间菌源的有效措施。不能在一块地连续多年种植感病品种,一般应是玉米→蔬菜→小麦→玉米;如果地少倒不开,可在重茬地种植抗病品种。 ② 翻耕土地施用净肥:深翻土地可将病菌埋压在土壤底层,从而减少侵染机会,减轻发病。粪肥带菌是该病传播的又一途径,因此施用净肥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③ 及时拔除病株:拔除病株是减少菌源的根本性措施,在玉米抽穗后症状明显,及时拔除病株,将病穗携出田外深埋,可达很好的防治效果。 3.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药剂防治:药剂处理种子可用拌种、浸种、闷种和药土覆盖种子等方法。拌种一般用种子量0.2%-0.3%。如特普唑(速保利)、粉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