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集锦(含答案)02855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六,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
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差一点被杀。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也体现了他们二人的深厚友谊与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三次教学设计
莱芜市莱城区和庄中学 丁慎杰
学习目标
1.?朗读全文读准、读畅、读通
2.?细读全文,积累文言词,感受苏轼微妙心境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
大家知道昨天晚上青岛的月亮什么样?(投影)月亮美吗?(不美),或许是近些天来的雾霾,给皎洁的月光蒙上了灰朦,然而在930年前的承天寺,苏轼与大家不同的是遇到了一轮明月,正是那轮明月带给了苏轼不同寻常的夜晚,成就了千古美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师板书课题,作者)
读题目?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苏轼为什么要在夜里去游承天寺?他在承天寺都看到了什么美景?承天寺夜里的景色很美吗?)
师:大家看到题目就提出了直观的问题,主要是:
苏轼为什么记承天寺,夜游?让我们走进作品,诵读,玩味,解解这个迷。二、朗读课文
? 师:同学们,原本《记承天诗夜游》是无句读的,古代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但我们照样可以读好,谁试试?
教师指名朗读。
教师根据学生朗读情况进行判断:方案一:(很熟练)看来大家很认真的预习了文章,能够很流畅的朗读了。接下来,我们齐读一遍。方案二:(学生朗读磕绊)没有标点的文章有些难度,现在我们把标点还原,请大家自由朗读文章。(2-3分钟)(指名重读读错句读的句子)
师: 下面再找一位同学朗读全文?
生朗读。
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朗读中的错音字,并纠正。
三、译读课文
师: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准字音,读得顺畅,我们还要读懂文章,下面请大家再次读全文,结合注解及相关工具书,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字、词、句可以及时问同学、问老师,实在不能解决的等一会再提交给大家,我们共同讨论。
学生迅速的默读,标画自己的疑点,教师浏览指导。
四、质疑问难
师: 下面请大家把自己的疑点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相互的解答问题或教师直接回答学生的问题。
教学预设:
月色入户 (木兰当户织 足不出户 斜光到晓穿朱户)
欣然起行 (欣欣然张开了眼 )
怀民亦未寝 (人云亦云)
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 盖一癞蛤蟆也)
五、品读赏析
师: 文章大意读通了,那苏轼为什么记承天寺,夜游?
下面请同学们再次细读文章,思考并作出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
教学预设:
方案一:引导体会作者的“清闲”以及月色不期而至的快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去承天寺是为了欣赏月亮)板书:清闲? 遇月
师:好了,同学们谁先来解这个谜?
生:我觉得苏轼夜游承天寺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自己晚上睡不着,而后又被外面的月光所吸引,所以打算观赏月亮,才想起邀请自己的朋友张怀民到承天寺去的。
师:哪些词句让你有了这样的判断,读一读?
生朗读相关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捕捉信息引导学生理解的深入。
1.?“解衣欲睡”学生读得缓慢。
师:刚才老师听到你读这四个字时读得很是缓慢?说说你这样读的理由?
生:因为作者似乎不想睡觉,所以很不情愿的要休息了。
师:苏轼那时是不是无事可做呢,看一段资料?
(推荐资料:苏轼历经乌台诗案元丰二年,也就是作者写此文的四年前,苏轼被诬陷用诗诽谤朝廷,这场文字狱,将苏轼抓进乌台,被捕入狱后获释出狱,总算保得一命,被贬至黄州做了一个无实权的团练副使的小官,不得签署公事,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