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1-5

经济法第一章案例 案例1.1 某中学生张某17岁,对股票感兴趣,他想亲自试一下,便偷家中的存款8000元,在某证券交易所建立了股东账户。几次交易后,张某分文未赚,反将8000元赔光。此事被其爸妈得知后,要求证券交易所赔偿。证券交易所表示,股票买卖,有赔有赚,风险自担,不能赔偿。张某爸妈起诉到法院。问法院会如何处理? 案例1.2 某年6月,农民张某要反自己的一头黄牛宰杀后出卖。他与肉联厂达成口头协议,肉联厂将牛宰杀后,净得的牛肉按每斤2元5角进行结算,牛头、牛皮及牛下水归肉联厂。在杀牛过程中,屠宰工人在牛下水中发现牛黄70克。肉联厂将牛黄出售,共得价款2000元。张某得知此事后,认为牛黄应归他所有,向肉联厂索要卖牛黄的价款。肉联厂拒绝返还,张某起诉至人民法院。 问:这牛黄应归谁所有,为什么? 案例1.3 甲将自己的3间房出租给乙。后甲因做生意急需资金,对乙表示欲将此房出卖。乙表示愿意购买,与甲签订购房协议,约定房价为10万元,1个月内付清。不久,乙依约付清房款,但因甲外出做生意,过户手续一直未办理。后丙听说此事,表示愿以12万元购买。甲即要求乙补交2万元,乙坚决反对提价,认为自己已交清房款,房子已属于自己所有,甲无权再要求补交房款。甲见状,即将房子以12万元的价格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手续,丙据此限期要求乙腾房。乙认为自己买房在先,而且租期尚未届至,因此,拒绝腾房。 问:此房的所有权现应属于谁?丙是否有权要求乙腾房? 案例1.4 甲和乙是好朋友,乙向甲借款2万元购买了一套计算机设备。2个月后,二人感情失和,甲便催要借款,乙不想还给他,说现在只有1万元,等把计算机设备卖了凑够了钱一并还给甲。乙故意将2万元购入的计算机设备以5000元的低价卖给了朋友丙,丙亦知乙欠甲钱,且无力偿还。乙对甲说计算机只卖了5000元,自己又没有其他财产,所以,只能还给甲1万5千元。甲向法院提出请求撤销乙和丙之间的买卖合同。问是否可以? 案例1.5 贺某办有一冷冻厂。1996年12月,贺某的同学方某想从冷冻厂购一批价值4万元的牛肉到外地贩卖,贺某素来以现款现货交易,但方某手头一时没有资金,遂从其妻弟多某手中借了一张定期三年的4万元存款单交给贺某作抵押,约定半年内还清牛肉款,到期还不上,贺某可持存款单到银行取款,其利息也归贺某,且立了字据,多某也在上面签了字。到1999年底,方某仍没有将这笔款项归还贺某,贺某在此期间也没找方催要过。2000年1月2日,贺见存单已到期,仍不见方某还款,且多某也没找贺某索要存款单,贺某才电话催方还款,次日方某拿了5000元归还贺某,说余下的在3天内还清。然而就在此期间,有人对方说,贺的债权已过诉讼时效,可以不还,并可追要已还的5000元和存单。于是,贺、方一起将一张诉状递交法院。法院在定案时,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贺某的债权时效届满,应将方某已还的5000元和多某抵押的存单退还。第二种意见是,时效虽已届满,贺某仍享有实体权利。因此,不应退还5000元,并仍有权从存单中扣除债权其余部分及相应利息。 问:你同意哪种意见? 案例1.6 2002年1月15日,周某与邻居赵某因琐事发生纠纷,周某将赵某打伤。共花医药费500元。1月20日,二人就医药费等赔偿问题进行了协商,但未达成协议。4月30日,赵某请求有关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后达成调解协议:周某于6月30日前向赵某赔偿医药费500元,并当面向赵某赔礼道歉。但周某未按协议所定期限履行义务。问赵某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至何时届满? 案例2.1: 2003年,在一次全国农机产品展销订货会上,某农机公司将一份已拟好的加盖公司印章的订货单交与大会订货部门,由订货部门帮其联系卖方。该订货单注明购买某型号的农用拖拉机8台,价格为每台14万元,交货方式为卖方送货上门,运费由卖方支付,买方于收货后1个月内验收并委托银行付款。某农机厂得知此消息后,与订货部门签订了该农机公司的订货合同。随后按合同约定向农机公司供货,但货到后,农机公司却拒收,农机公司称其订货单仅为订货意向,具体事项还须对方确认后磋商。农机厂遂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农机公司履约。 请问该案例中订货单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案例2.2: 某超市与一制衣厂订立了一份购销3种规格的运动服合同,合同规定,质量按样品规格,先寄样品,待确认后发货,货到付款。双方代表在合同上签字,约定待确认样品后再盖章。但制衣厂未寄样品,就发出全部货物,超市收货后致函制衣厂,对发货表示突然,但未表示拒收。后来,超市将部分货物拆包销售,因该运动服销售困难,超市致函制衣厂,要求延期付款,遭到制衣厂拒绝。双方协商不成,超市将制衣厂告上法庭,超市声称合同因未盖章而无效,要求将购销关系变为代销关系,退回大部分剩货。 请问此案中合同是否成立? 案例2.3:

文档评论(0)

ipad0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