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松花粉_47973.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松花粉_47973

松花粉 松花粉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药食兼用花粉品种,作为中国传统药材,其药食兼用的历史已逾数千年,从2400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到今天的《中华药典》等历代医药典籍中都有记载,在民间更是以其神奇的功效被奉为“仙药”。1基本简介 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油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除去杂质。别名:松花、松黄(《唐本草》)。主产云南、浙江、江苏、河北、辽宁、吉林、湖北等地。 ??植物松花(1) 主治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用于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用放大镜观察,呈均匀的小圆粒。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2基本资料 松花粉(英文:POLLEN PINI)又名松花、松黄,泛指马尾松、油松、红松、华山松和樟子松等松属植物雄蕊所产生的干燥花粉。始载于唐《新修本草》,为鲜黄色或淡黄色细粉,味甘平无毒,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一些中国传统食物如松花糕、松花团子、松花酒等仍添加松花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主要针对皮肤相关病有一定疗效,被收入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 松花粉作为松属植物的遗传物质,除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黄酮、酶、脂肪酸及辅酶等200余种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 【拼音名】sōnghuāfěn 【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4~5月开花时,将雄球花摘下,晒干,搓下花粉,除去杂质。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松节条。 【生境分布】主产浙江、江苏、辽宁、吉林、湖北等地。 【性状】淡黄色的细粉。气微,味淡。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椭圆形,长45~55μm,直径29~40μm,表面光 滑,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气囊壁有明显的网状纹理,网眼多角形。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体质轻飘,易飞扬,手捻有滑润感,不沉于水。气微香,味有油腻感。以黄色、细腻、无杂质、流动性较强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油脂及色素等。 【炮制】筛去杂质,晒干或烘干。 【性味】甘,温。 《本草衍义》:味淡。 ??植物松花(2) 《纲目》:甘,温,无毒。 【归经】《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 《纲目》: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本草汇言》:疗久痢,解酒毒,清血热。 《本经逢原》:除风湿,治痘疮湿烂。 《随息居饮食谱》:酿酒主养血息风。 《江苏植药志》:预防汗疹。外用作创伤止血剂。 《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治皮肤湿疹,黄水疮湿烂不结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浸酒或调服。外用:干掺或调敷。 【注意】《本草衍义补遗》:多食发上焦热病。 松花粉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包括22种氨基酸、14种维生素和30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的活性蛋白酶、核、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它活性物质。松花粉富含的蛋白质多以游离氨基酸的形式存在,含量超过牛奶、鸡蛋的5-7倍;维生素C的含量高于新鲜水果和蔬菜,被称为天然维生素之王。服用松花粉,短期内会减轻疲劳,增强体力;便秘消失,消化转好;皮肤细腻,面色红润;睡眠踏实,心情愉悦;精力充沛,记忆力提高。(松花粉的药用价值) 3各家论述 《本草经解》:松花,味甘益脾,气温能行,脾为胃行其津液,输于心肺,所以润心肺也。益气者,气温益肝之阳气,味甘益脾之阴气也。风气通肝,气温散肝,所以除风。脾统血,味甘和脾,所以止血也。可酿酒者,清香芳烈,宜于酒也。 4植物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5m。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或淡灰色,无毛;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冬季红褐色,稍有树脂。树皮纵深裂或不规则鳞片状,少有浅裂成薄片剥落。针叶2针一束,粗硬,长10~15cm,树脂管约10个,边生;叶鞘宿存。雄球花丛生新枝基部,雌球花生于枝端。球果卵圆形,长4~10cm,成熟后蝉褐色,宿存;鳞盾肥厚,横脊显著,鳞脐凸起有刺尖。种子长卵圆形,长6~8mm,种翅长约10mm。花期4~5月,球果次年10月成熟。 5功能主治 祛风益气,收湿,止血。治头旋眩晕,中虚胃疼,久痢,诸疮湿烂,创伤出血[1]。 《本草纲目》: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亦可酿酒。 《本草汇言》:疗久痢,解酒毒,清血热。 《本经逢原》:除风湿,治痘疮湿烂。 《随息居饮食谱》:酿酒主养血息风。 《江苏植药志》:预防汗疹。外用作创伤止血剂。 《四川中药志》:收敛止血。治皮肤湿疹,黄水疮湿烂不结痂。 6附配方大全 1.治风旋头旋肿痹,皮肤顽急 松树始抽花心(状如鼠尾者佳,蒸,细切)二升,用绢囊裹,入酒五升,浸五日,空腹饮三合,再服大妙。(《元和纪用经》松花酒) 2.治产后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