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毛昶熙_36522.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毛昶熙_36522

毛昶熙 毛昶熙   【毛昶熙】(1817-1882)河南怀庆府武陟县人。字旭初。道光进士。   字旭初。道光进士。咸丰十年(1860)以左副都御史衔,在籍办团练围攻捻军。次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随僧格林沁在鲁、豫、鄂、皖等地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先后调吏部、户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十一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任兵部尚书。 曾在河南阳武县带头续修毛氏族谱,其谱系字辈为:“锡恩笃祐,裕庆广渊。燕翼克绍,孝绪世传。家声丕振,世泽长延。”   [一]毛昶熙传略   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咸丰五年,迁御史,转给事中。   咸丰八年,授顺天府丞。   咸丰十年,加左副都御史衔,命督办河南团练,至则规画全局。   咸丰十一年,以误用逃犯李占标,降三级调用,暂免开缺。同年,诏开复处分。连擢顺天府尹、太仆寺卿、内阁学士,仍留军。   同治元年春,授礼部侍郎,仍命督团剿贼,归僧格林沁节制。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曹州,诸军并被谴,坐革职留任,诏回京。   同治六年,调户部。   同治七年,擢左都御史,兼署工部尚书。   同治八年,授工部尚书,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同治九年,天津民、教构衅,命偕直隶总督曾国籓按治,暂署三口通商大臣。   同治十一年,调吏部。   同治十二年,上谒东陵,命留京办事。   同治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光绪四年,丁母忧,服阕,命仍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光绪八年,授兵部尚书。寻卒,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谥文达。   毛昶熙一生在仕途中,经历清代末年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   [二]《清史稿》对毛昶熙的评价及其失误   在《清史稿》中,是这样评价毛昶熙的:“袁甲三、毛昶熙并以謇谔著声,出膺军寄。   袁甲三孤军支拄淮壖,与捻事相终始,骄帅倾排,狡寇反覆,卒能保障岩疆,其坚毅不可及也。   毛昶熙事权未专,同时疆吏非办贼才,补苴之功,亦不可没。所陈平捻方略,具得要领。贼平之后,懃懃以寅畏纳谏,老成谋国,於斯见之。”   《清史稿》是把毛昶熙写进了列传,却是附在了袁世凯的长辈袁甲三、袁保恒父子之间,在袁甲三之后,袁保恒之前,而没有单独立传,这是不公平的,是忽略了毛昶熙在当时历史地位与作用。   在清代后期,毛昶熙是一位及其重要的人物。他的作用,是与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张之洞几位同等重要,并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四点理由:   [1]清政府剿灭淮匪(太平天国起义。当时清政府并不称太平天国,而是称其为淮匪),是以清朝宗室僧格林沁为主帅把握军权,平三藩之后,这已经成为清朝的一贯制,不允许汉人再执掌军权。但到了这时候,马上得天下的清宗室子弟,再回开强弓、舞硬枪、识韬略、知进退的,几乎没人了。僧格林沁手下,用的便是汉人。吕贤基开战不久死去后,以袁甲三为主将。   袁甲三是道光十五年进士。是袁世凯的叔伯辈。曾国藩是道光十八年赐同进士。在剿灭淮匪、捻匪的战争中,创建乡团、护乡护国的战略战术,是由袁甲三在咸丰三年首创的,这也是袁甲三一生对保清剿匪的最大功劳。但在咸丰三年至咸丰十年间,运作操持乡团,并不十分成功。无论是袁甲三还是曾国藩,都还是有胜有败。   毛昶熙是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咸丰十年开始主办河南团练。毛昶熙总结前几年办团练的成败得失,并在自己的作战中实践,给以最终完善。比如在组建乡团中增加设置堡垒、步步为营诸条。就是由毛昶熙提出增补的。僧格林沁战死后,清宗室中再也没有个人物了,毛昶熙被清王朝统治者授命“规划战争全局”,也就是说毛昶熙成为当时整个消灭太平天国匪乱战争的总指挥。   [2]战争一结束,毛昶熙就主动缴出所有兵权,上疏陈述军务渐平,宜益思寅畏,略曰:“功成而喜者,常人之同情;功成而惧者,圣人之远虑。”由此赢得慈禧太后与皇帝的完全信任。而没有战后曾国藩的时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也没有曾国藩“功成而喜的常人之情”。也因此,战争之后,自同治十三年起,直至毛昶熙去世,近二十年间,毛昶熙始终受到清王朝的信任与重用,任翰林院掌院学士近20年。“毛昶熙屡掌文衡,两典会试,凡朝、殿考试,阅卷历二十余次,士论归之。”在封建时代,所有天下考状元的士子,考上之后,都要把主考官视为终身恩师对待。20年间,天下考上状元、进士的,都是他的学生,毛昶熙有这样的权势与威望,又怎能不“士论归之”。   [3]战争之后,毛昶熙一度主政外交。李鸿章等人,只是具体事件的执行者,不是策划者,策划者是毛昶熙、慈禧太后和皇帝。   [4]毛昶熙与袁世凯的特殊关系,影响袁世凯的一生。而不是《清史稿·列传》中写的那样,说袁世凯是投靠他的继父袁保庆的结义兄弟吴长庆后起家的。在朝鲜期间,袁世凯之所以敢那样作为,是他清楚他的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