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的科学性定义-由人体科学研究探讨_39972.doc

气的科学性定义-由人体科学研究探讨_39972.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的科学性定义-由人体科学研究探讨_39972

氣的科學性定義-由人體科學研究探討崔玖 國際醫學科學基金會(一)根據中國歷史文獻描述氣在人體上的定義 「氣」,隨著現代人保健養生意識的提高,在近年來「練氣」,或是「氣功」成為一股熱潮,東西方人士紛紛在這方面學習鑽研,傳播媒體也順應讀者興趣,闢出篇幅廣為報導,然而現代學術界對此課題;不論是氣,或是氣功的資料及文獻卻有限。事實上,氣功是中國古老文化之一。古人體會到與大自然相依相存的重要,一向致力於從大自然中汲取生息,以便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1a)。氣功僅是達到此目的的方法之一,中國古文物珍品中之「行氣玉佩銘」(2),即記錄著有戰國初期(約公元前770-380年)古人練氣功的要旨45字,後馬王堆出土漢帛上更繪有44導引圖形(1b),應為文景王時記載(公元前三世紀),為後來漢代名醫華佗所創五禽術之基礎。中醫文獻中最早的黃帝內經更對宇宙與人密切的關係作了最明確的描述,引用「氣」字有2991次,後世的醫學文史中,氣記載的文獻,也極豐富,只是所用名詞不易為今人了解,本文試著以現代醫學科學的觀點來探討,研究其對人體正面的功效,希求有助於對氣本身的了解,更有助於藉氣功來防治疾病和健身。「氣」,古文獻中有多方面的解釋。道家尊「精氣神」為生命的「三寶」;醫家稱為「性命的根本」。綜合傳統醫學的說法,「精」包括了精、血、津液。「氣」分為元氣、營氣、衛氣、宗氣、真氣。「神」方面則有神、魂、魄、意志、思慮、智慧的形容(3)。「精」賴飲食,營養和呼吸不斷補充,產生了「氣」。以物理學解釋,也就是從質化成能,由能來治功,人體功能的表現,傳出了神情,表現了精神,因此,古人講精御氣,氣化神。神存則生,神去則死。但是,神又分兩個層次。一是人體表現的,稱為「神情」;一是對宇宙的認識與互動,這可能等於宗教所稱的「神」。(二)以現代生物物理現象解釋精、氣、神 如果用現代物理來解釋精氣神的身體現象,根據許多醫學科學研究者的觀察與實驗,有以下的認知:精氣神代表的關係,是由每個器官各部分組織細胞顫動的共振,發出或合成具有能量的波,而以特有能量頻率的傳遞來作業。目前已有各種儀器能測量出氣內所含各種物理波的種類及量的多少,以及不同物理波在人體運行的強弱及方向。因此能間接地顯示出人體之器官功能是否健康。這種能將氣定量及定性的方式,稱為生物能量的測試(4)。在生物能量的測試過程中,出現了某些有趣的現象,即這些器官、功能所表現出來的能量,不僅能表現出實際器官、組織的情形,更證明與被測人的情緒及個性有密切的關係。也就是說,代表情緒的腦波隨時與身體中的各種生理波互振,表明情緒和身體是息息相關。假如能追蹤物理波的體內運行情形,就能把人體「質」和「能」互換的信息與關係詮釋清楚,也可能找到人體身心與環境、宇宙共振的規律,氣功的目的,在尋求自身隨時調整自己的精氣神,使其平衡而順暢地互通,而達到與大自然相依相存的目的,亦即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內經」(5)中記載,人之初來自於父母的陰陽兩精氣相摶而成。「相摶」是指兩個不同的個體相互吸引,繼而相互調適,終於合而為一,這是一種動態結合的描述。因之,精氣中的「氣」代表「動力」,而「精」就是動力聚合環境中需用的物質,形成了「身體」。男女性從相互吸引到精子與卵子的結合,合子在母體內吸收母血所供應的養份,長成胚胎、胎兒,形成一個新生命,皆是依此原理。「氣」在中國文化上,有極深的根與極廣的面。最早的哲學泉源「易經」就論說天地陰陽二氣,經過相摩鼓盪,形成萬物,可見萬物都是由能通過動力,而成了質成了形。關於身體的構造,「內經-經水篇」有如此記載:「有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體之堅脆,府之大小,穀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為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其治以鍼灸,各調其經氣,固其常有合乎。」這裡的描述,表明了中醫並不否認「解剖」所見實體部分的重要性,也仔細地記錄關於皮肉、臟腑的測量;但在同時,也描述著體表內外的某一些航道,從上到下通常稱之為「經」,經間的連繫稱之為「絡」。古書上一般都著於經的描述,特別是十二經,而認為氣在十二經上有週期性的運行,運行時不止有一定的軌道,也有一定的時辰。從這些描述,至少可以知道一個基本的事實,即身體上有規律的流動動力,除有形的血脈循環之外,尚有無形的「氣」的循環,這「氣」的產生,主要卻是源自於血。這裡所說的「血」,恐怕不能僅限於血管中所流的血;只有用「血肉之軀」的廣義的血才能涵蓋。因為古書上另有「血為氣母,氣為血帥」(6)的記載,即表明著沒有血,就生不出氣;但若要血液流動,或是軀體活動,則還要氣的前導。用現代的生理觀點,試著詮釋,可能是說血液流動,起於心臟,特別是心房的心肌收縮及弛放,因而產生了動脈血管的脈動,目的在運送含肺裡吸入的氧的血液,到身體內所有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