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_47506.ppt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_47506.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_47506

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 创新驱动式经济增长的微观制度基础 张春霖 世界银行东亚地区私营经济发展部首席专家 email: czhang2@worldbank.org 《好资本主义》一书的两个主要观点 第一:资本主义有四种形式:企业家型、大企业型、国家导向型和寡头型; 第二:“好的”资本主义是企业家型和大企业型的某种混合。 定义: 企业家型资本主义 ---创新型的企业家们开办的小型企业在经济中起主要作用。 大企业家型资本主义 --- 主体是在经济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的巨型企业。 国家导向型资本主义 --- 基本特征是政府引导市场、“选择赢家(pick the winner)”; 寡头型资本主义--- 基本特征是权力和财富的相当大部分由一小批个人和家族所拥有。政府也对经济起导向作用,但政府干预经济的目的主要或完全是为了促进人口中极少数人的利益。 两个观点的核心是一个观点 作者的核心观点其实是,最能够实现经济长期增长因而也最值得推广的市场经济,是企业家型与大企业型体制的某种混合体,而不是国家导向型和寡头型的体制 。 为什么企业家型和大企业型体制的某种结合就是“好的资本主义”呢?作者的基本看法是,这样的体制最有利于创新,从而也最有利于经济增长。 “好资本主义” = 创新能力最强的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主导型的体制呢? 值得讨论的要害问题是:国家主导型的体制是不是一种能有效促进创新型经济增长的体制? 一种观点说“是”,根据? 中国的成功; 全球经济危机标志着西方自由市场体制的失败; 美国和西方都在“向左转”。 我的观点:不是。国家主导型的体制很难成为有效促进创新型经济增长的体制。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需要私人企业和自由市场作为微观制度基础。 难道只要市场不要政府吗?难道完全自由放任吗?......当然不是。现代市场经济从来就不是、也极少有人主张完全自由放任的经济,但有政府干预和监管的市场经济与国家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有本质不同。 什么是创新?若干简单定义 这里说的都是技术创新。 广义的创新,三种类型: Creation: 全球尚不存在的新的技术;new to the world. Adaptation: 改进现有技术以适用于实际需要; Adoption:采用已有的技术。New to the firm. 中国的概念类似: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 狭义的创新仅仅指原始创新。 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 为什么创新需要私人企业? 创新是知识与企业家精神的结合。 创新不同于发明(invention)之处在于,创新意味着新的知识和技术进入市场,转化为市场可接受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发明来之于知识的获取、积累和创造。需要一种“求知文化(inquiry culture)”的支撑。知识的创造更多的是来自对权力和金钱的热爱?还是来自对知识本身的热爱? 企业家精神是把发明转化为创新的关键要素。一个敌视或鄙视企业家精神的社会不可能成为一个创新社会。 理论上说,在一定条件下,国有企业可以和私人企业一样具有创新性,但实际上这样的条件很难满足。尚无靠国企创新实现技术赶超(产业技术整体性提升)的例子。 为什么创新需要市场机制? 创新首先需要决定创新什么、如何创新。没有市场机制,这样的决策很难有利于经济增长。 对企业来说,创新是为获取一种企业所没有掌握的技术而进行的投资。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企业的决策容易被误导。 适度竞争的市场结构可以增强企业的创新激励。鲍莫尔认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和完全垄断的市场都不利于创新激励,寡头垄断的市场能给企业提供相对较强的创新动力。核心问题:创新活动高外部性。 中国的技术创新战略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 提出这样的战略意味着存在这样的问题。 企业为主体:从非企业为主体到企业为主体,再从国有企业为主体到私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企业在市场价格信号引导下决定创新什么和如何创新。 产学研结合: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结合,并在结合中起主体作用,使科研更紧密地与经济结合。 中国的创新:成就 1995年以来研发投入迅猛增长 呈现出强劲的赶超势头 企业取代科研院所和高校成为研发活动的主体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引进开支相对减少 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汽车工业: 1980年:总产量22万辆,其中轿车5,400辆; 2006年:总产量730万辆,其中轿车390万辆; 中国在全球汽车产量中的份额:1978年=0.4%;2007年=12.2%。 家电工业:整个行业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引进的历史” 。通过技术的消化吸收,这个行业在十年的时间里从无到有,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中国的家用电器产品(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全球产量中占到了四分之一。 创新能力也有明显加强 内资企业专利,1995-2006: 总数增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