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飞讲稿111_51486.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翁飞讲稿111_51486

中国近代史上的李鸿章 引 言 19世纪下半叶,中国正处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动荡、大分化、大转型时代。在世界一体化的过程中,它被西方列强用鸦片贸易,洋枪大炮和不平等条约敲开了门户,传统的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社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受到了无情的破坏,封建末世所郁积的各种矛盾,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形式得到了总爆发。而代表相对先进生产力水平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却又用极其野蛮和侵略的方式,企图使中国沦为世界资本市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各种矛盾错综复杂。这样一种局面,用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李鸿章的话来说,就是“三千年一大变局”。 正是在这样一个亘古未有的大变局当中,机遇和挑战并存,思潮纷呈,流派林立。当时社会上各个阶层、各种身份的中国人,纷纷提出形形色色的说法和方案,试图探寻出一条富国强民的理想道路。这时,经历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一个新兴的统治阶级的改革派——洋务派,从清王朝的统治集团高层产生出来。他们接过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的旗帜,提倡和标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挽封建末世的狂澜于既倒。这样一个改革派,也可以称之为封建末世的“补天派”,他们虽然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是只停留在器物革新的层面上,无法触动封建社会体制的根本痼疾。当然,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条件所制约,而改革本身就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演进过程。 在这个第一个层面上,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第一个层面上,是以龚自珍、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所谓我们讲的“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物,他们翻译了一些著作,跟西方打了一些交道,但是没有进行近代化的实践。而近代化的实践是从洋务派的领袖们开始,他们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权力,在19世纪下半叶的早期改革舞台上,能够将龚、林、魏这些先驱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付诸实践,并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众多改革派里的主流派。后面还有一些早期改良派,但也依附于洋务派。第三波就是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再后面第四波就是孙中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 当时在洋务派内部又分成很多的派别和集团,一般我们称为五大集团。比如说中央的奕訢、文祥集团,是满族亲贵,他们也倾向于改革,倾向于要和列强打交道,不是闭关自守。地方的曾国藩、左宗棠两个湘系集团,还有后起的张之洞洋务集团,张之洞本人是从清流变为洋务。再就是第五个,也就是我们说的以李鸿章为首的淮系集团,是这五大集团里面实力最强、兴办洋务成效最大的一个。李鸿章可以说是一个伴随着近代洋务——近代化潮流产生,并与其命运相始终的标志性人物,他也是一个近代化道路的早期探索者。他的所作所为,不论成败如何,都是为了应对时代大变局而进行的强国富民的探索和尝试。 李鸿章生平简介 下面我简单讲一下李鸿章的生平。李鸿章出生于1823年2月15日,去世于1901年11月7日,本名章铜,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号文忠,李文忠公。由于他在兄弟六人、姐妹二人当中排行老二,所以合肥民间称他为“李二先生”。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避难由湖口迁到合肥。到了许迎溪,他和李氏姻亲的九世祖李心庄相善,心庄无子,许家便将次子许慎所过继给李家,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到李鸿章高祖的时候,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所以当年有一位专家老先生,到合肥来作《李鸿章传记》资料调研的时候,他第一句话说,李鸿章出生在大官僚、大地主家庭。我说这个不对,后来给他看了家谱,他们家十几口人才有田两顷,也就是个上中农的水平。他家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以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李鸿章少年聪慧,1843年就入选了优贡,当时是县学府学的第一名。20岁那年,李鸿章来到北京,因为他的父亲在北京做刑部郎中,让他来参加北京的举人进士考试,安徽的科举名额太少,所以他到北京来考,他父亲是京官,可以寄居身份(寄籍)参考,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高考移民。在赴京途中,他写下了著名的《入都诗》十首。有后人评价说,一生事业都写在这几首诗里了。最有名的、也是他的寓言诗:“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诗的气势很磅礴。他要“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他要访的京师有道人是谁呢?就是他父亲的同年曾国藩。由于科场顺利,他的师承渊源实际上三支,三个脉系。第一支他的乡间老师和他的家教,第二支是他父亲的同年,他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曾国藩为老师,第三个是他科举的老师,他的科举主考官是潘世恩,面试官是太老师翁心存,也就是翁同龢的父亲。因为翁心存的学生孙锵鸣,是李鸿章那一届进士科——丁未科房考的主考官,当时李鸿章所在那一房,考中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李鸿章,一位是沈葆桢。 丁未科虽然人才济济,但孙锵鸣这一房只考中了李鸿章和沈葆桢两人,不由得牢骚满腹。据说

文档评论(0)

ustt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