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编排彰显体验性窦建荣.doc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教材编排彰显体验性窦建荣

新教材的体验 新教材的体验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表述课程的新理念时,“体验”一词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一共有16处,几乎分布在各个部分,其中出现最多的词组是“情感体验”和“独特体验”。  “体验”与“经验”、“真实任务”一样,是本次课改最重要的几个概念之一。比如朱慕菊同志主编的“纲要”解读本第18页写道:“所有这些素材(指课程素材)的教育意义是潜在的,只有通过学生个人的经验才能够被激活而得以彰显。……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置的情感、体验也将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第117页写道:“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尤其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反映、表现人类思想情感活动的。按心理学的说法,情感是黑暗的,它必须通过五官感觉这一中介才能被感知。而“体验”的前提、要素就是这种感性作基础的感受。我国传统诗学和传统语文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涵泳”、“吟诵”、“品味”、“体味”、“妙悟”、“入神”等等,都包含了这个“情感体验”的过程。鲁迅早年在推行文学教育时,特别说到了两个例子。一是说,人们观诵文章,就好比在大海中游泳,“游泳既已,神质悉移”,但“大海”“未始以一教训一格言相授”。这其中讲的就是文学的倾向、情感是隐含在一切可感场景中的,读者要靠自己的体验去获得这一切。另一个例子是讲热带人没见过冰,你给他讲冰形成的原理,他仍不知冰为何物。而你拿出一块冰,“直示之”并“使之触之”,“则冰之为物,昭然在前”。“示之”、“触之”,这也就是体验。所以,鲁迅说,文学之用是“特殊之用”,文学之教是“非复常教”。  我国专家、学者在引进国外建构主义时,已经根据我国课改的国情作了选择改造。这就是针对过去的教育中学生参与太少、具体知识的接受性的学习太多的缺陷,重点提出了经验、体验、真实性(任务)。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语文课改时,也应结合自己学科的特殊性,有所强调,有所侧重。  上述体验观在第一批出现的实验教材中已相当鲜明地体现了。这里主要就阅读方面说几点看法。  选文明显加强了趣味性。人们爱看什么文章,一般是和他以往长期的生活积累、阅读体验积累所形成的经验有关。儿童的经验世界里,趣味性更强于成人。现在,新编实验课本都很重视这一点。比如苏教版初中第一册,多数篇目都能引起初一学生的阅读兴趣。其第二册还入选了歌词,新选了《西游记》过去未选的章节,显得新鲜而有趣。人教版的初中实验本,正如程翔老师的评价文章提到的,“生动有趣”的文章多了。语文社新选的《如果人类也有尾巴》等科技文,更是情趣盎然。  主题法组编是重要的突破。人们日常的阅读,主要的注意力往往在作品内容。对文学作品的体验,所指向也主要是其中的情感和人物的命运。长期以来,以文体法、知识点法组编经典名文的阅读单元,主要的问题就是有悖于这种原汁原味的阅读,就在于趋向学科中心,偏离读者体验。比如《社戏》,青少年都很喜欢其中“偷豆”的情节,这里正生动表现了纯朴好客的人性。但过去教材规定其教学重点是“叙事有详有略”——按知识点系列编排其结果就会如此,这样的知识点就可能与学生体验、感受相悖了。  “主题法”是国外编排经典名文的较流行的做法,这正反映了他们建构主义的理论对教育的长期影响。现在,几种实验教材都这样做了,突破了过去的学科中心主义视野。如苏教版初中第一册,分设了“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等6个单元;第二册还出现了“童年趣事”这样主题更具体,与阅读实际、阅读体验更能接轨的单元。当然,主题过于具体又可能造成与体验冲突的先入为主。  “主题法”不是仅指主题编排。凡是作品中比较主要的东西,包括突出的表现手法、极妙的题材选择等等(如有的教材设计的“探险”单元),都可能进入学生阅读体验的视野。  文前不设阅读提示,切合日常阅读的实际。人们的实际阅读,尤其是消遣性阅读,一般是没有文前提示的。预设框框,先入为主,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不应有的干扰。国外有过实验,即使是正确的提示,也不是“文前”,而是“文后提示”的效果最好。这方面的变革,苏教版、语文版实验本做得较彻底,连读中提示、读中评点都不设,人教版也明显淡化了文前的阅读目标。当然,这不等于排斥引导和帮助,禁绝“旁注评点”。但这“助导”主要应体现在文后的练习中。  突出比较阅读,强化了“体验”。比较阅读组编文选,人教社1993年版教材和2000年版教材其实一直有过,只是不显山露水。这次,各实验教材都突出了这一做法。如人教版的同题文章(《生命生命》)比较,苏教版的“狼”专题的比较,语文版及其他版的同题材或同主题比较(如禽类单元、探险单元、月亮诗等)。  比较是最朴素的认识事物的方法,青少年在成长

文档评论(0)

ipad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