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珩院士对光学发展前途介绍.docVIP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电界泰斗王大珩院士介绍 王大珩院士学术生涯简介 简历: 王大珩院士出生于1915年2月,原籍江苏苏州。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雨发展局高级顾问、研究员,应用光学专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1932年拷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吴有训、周培源等人。 1938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物理系攻读技术光学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41~1942年再英国雪菲尔大学玻璃技术系研究进修,之后,再英国昌司玻璃公司研究试验部工作5年,任物理师,从事光学玻璃研究开发工作。留英期间,发表论文5篇,获两项光学玻璃专利,创研新型V棱镜折光仪,现已成为测量光学材料光性的经典仪器。 1948年12月~1949年2月,由上海至大连大学参加革命工作; 1949年3月~1951年,任大连大学应用物理系教授,主任; 1952~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筹备处副主任; 1953~1956年,任中国科学院仪器馆馆长; 1956~1960年,任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所长; 1960~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 1981~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 1983~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 先后兼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1959~1965年),哈尔滨科技大学校长(1978~1980年),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1980~1983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1983~19...... 王大珩-新中国光学工程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者 陈星旦,卢国琛,周立伟 王大珩,著名光学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我国光学界公认的学术奠基人、开拓者和组织领导者,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高级顾问,研究员。历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所长、长春光机学院院长(兼)、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院长(兼)、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研究员、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等职。王大珩先生一直从事光学研究及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在应用光学、激光技术、计量科学和空间遥感技术等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为发展我国的间断武器所需的各种大型光学观测设备研制做出了杰出贡献。王大珩先生是我国“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为国家科技决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和影响,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光学科技骨干。曾荣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名列首位;1994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将;1999年国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王大珩先生祖籍江苏吴县,生于1915年2月。父亲王应伟是一位早期的天文与气象学家,早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后回国,先后在北京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工作,曾研制出风力计,1964年去世。大珩先生在北京和青岛读中学时,常随父亲去观象台观测天体和气象。少年时代的这些科学启蒙及熏陶,对大珩先生后来去国外研究应用光学与光学玻璃,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的光学事业与仪器制造事业不无影响。 王大珩先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8年考取中英庚款第六届留英公费生,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攻读应用光学。1941年转入雪菲尔大学,在世界著名玻璃学家W.E.S.Turner教授指导下进行有关光学玻璃的研究。1942年受聘于伯明翰昌司玻璃公司,专攻光学玻璃的研究,直至1948年回国。 王大珩先生在英学习期间,最早发表的一篇关于光学设计的论文,论述了光学系统中各级球差对最佳焦点位置和质量的影响,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优化理论导致以低级球差平衡残余高级球差并适当离焦的论点。文中所阐述的一些思想,至今仍是大孔径小像差光学系统(如显微镜物镜)设计中像差校正和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多次被国内外有关著作引用。日本学者对大珩先生青年时代的这篇学术论文曾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有关专著中全文引用。 王大珩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时,正值二战期间,光学仪器在战争中的应用,受到交战各国的重视。王大珩先生所在的昌司玻璃公司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光学玻璃生产的厂家之一,此间他所做出的许多研究结果都没有公开发表。他是英国最早研究稀土光学玻璃的两人之一,曾获专利,他发展了V-棱镜精密折射率测定装置,并在英国制成商品仪器,他因此荣获英国科学仪器协会第一届青年仪器发展奖。后来他在国内把V-棱镜折光仪进一步改进推广,至今仍是许多光学玻璃实验室和工厂的基本测量仪器。 1948年王大珩先生回国。先到上海。后辗转由香港经朝鲜到了刚解放不久的大连,参加创建大连大学并主持创建应用物理系,任系主任。在当时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制仪器,解决了全年级学生开设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的问题,显示了他的创业精神及能力。 1951年,中国科学院聘请王大珩先生去北京筹建仪器研制机构。1952年,中国科学院仪器馆在长春成立,于1956年更名伟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

文档评论(0)

ipad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