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囊虫病.ppt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囊虫病.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脑囊虫病

3.3.4.3 新的选择: 尿液 唾液 特点:无创、简便、快速 3.3.5 常用免疫学检测方法: 3.3.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ELISA是20世纪70年代建立的一种安全、简便的免疫学诊断方法,广泛用于囊虫病的诊断的流行病学调查。 3.3.5.2 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ELISA) McAb-ELIS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囊虫病患者CAg的检测。 3.3.5.3 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 ELIB即蛋白印迹技术,是由SDS、转移电泳和ELISA三项技术结合而成的一项新技术,能区分特定的抗原组分,因而比一般血清学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高达92.5%和100%,显著高于ELISA法。 4 诊断标准 4.1 绝对标准: 4.1.1 脑或脊髓内病变活检及组织学切片检查发现头节 4.1.2 CT或MRI显示带头节的囊病灶 4.1.3 眼底镜检查看到视网膜下的囊尾蚴 4.2 主要标准: 4.2.1 影像学可见典型的囊性病变及特征性的表现(CT或MRI显示无头节可强化环型病灶,或脑实质有典型的钙化点), 4.2.2 血清囊尾蚴酶联免疫电转印迹试验(ELIB)阳性, 4.2.3 囊性病灶经阿苯哒唑或吡喹酮治疗后消失, 4.2.4 单个强化病灶自然消失或转为钙化。 4.3 辅助标准: 4.3.1 影像学检查怀疑脑囊尾蚴(CT或MRI显示脑积水,或软膜异常强化), 4.3.2 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脑囊尾蚴(癫痫,局灶的神经系统体征,高颅压,智能减退), 4.3.3 CSF经ELISA检测囊尾蚴抗体或抗原阳性, 4.3.4 CNS以外存在囊尾蚴(组织学确诊皮下或肌肉囊尾蚴,x-平片显示软组织钙化点)。 4.4 流行病学标准: 4.4.1 有接触猪带绦虫的证据, 4.4.2 患者来自或生活在囊尾蚴病流行区, 4.4.3 曾去过猪带绦虫病流行区。 4.5 诊断标准的等级: 4.5.1 确定诊断: 一个绝对标准或两个主要标准加一个辅助标准及一个流行病学标准。 4.5.2 可疑诊断: 一个主要标准加两个辅助标准,或一个主要标准加一个辅助标准及一个流行病学标准,或3个辅助标准及一个流行病学标准。 3.5 治疗原则 根据囊尾蚴的位置、数量、生存期采取个体化原则; 对处于生长期的囊尾蚴应积极给予驱虫药物或手术治疗; 继发性颅内压增高应优先处理; 给予适量的抗癫痫药物 囊尾蚴病类型 治疗原则 实 质 性 有活虫存在 驱虫治疗+激素 钙化病灶 抗癫痫,不驱虫 单个强化病灶 抗癫痫,如果持续存在病灶强化,驱虫治疗 多发强化病灶 抗癫痫,驱虫+激素 囊尾蚴性脑炎 大剂量激素,渗透性利尿,不驱虫 实 质 外 型 脑室型 脑室镜取出 蛛网膜下腔型 驱虫,激素,必要时分流 颅内压增高而无活虫 脑室腹腔分流,必要时驱虫 脊髓型 手术治疗 3.5.1 药物治疗: 3.5.1.1 吡喹酮: 药理机制 通过增加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而导致虫体挛缩和麻痹。吡喹酮直接作用于虫体,使囊尾蚴的微毛、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肌细胞等发生溶解。在用吡喹酮治疗皮肤和脑囊虫病时,用扫描电镜观察到药物主要作用于囊尾蚴皮层和皮下肌层。使虫体迅速死亡。 药物代谢 口服吡喹酮后经胃肠道很快吸收,不同剂量口服后1.5 h-2 h达到血浆浓度高峰。由于吡喹酮具高脂溶性,能很快分布在人体组织,大约80%-85%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用药后24 h内90%的药物经肾脏排泄。 药物相互作用 同时服用西米替丁可使吡喹酮的血药浓度增加两倍 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能增加吡喹酮的血浆浓度。 抗癫痫药物影响吡喹酮的代谢,可降低吡喹酮的生物利用度。 地塞米松可降低吡喹酮的血浆浓度。 3.5.1.2 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又称丙硫咪唑、肠虫清)是1976年问世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对肠道线虫作用明显,还可用于治疗绦虫病、包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并殖吸虫病。 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寄生虫肠壁对糖原的吸收和抑制抗丁稀二酸盐还原酶有关,影响虫体的代谢,使虫体缓慢死亡,因此杀虫作用慢而稍缓和。 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的疗效优于吡喹酮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阿苯达唑治疗脑囊虫病远期疗效可靠,并优于近期疗效。 阿苯达唑可通过血脑屏障直接渗透到脑脊液中,杀死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的囊虫.因此可能在治疗这两种神经囊虫病中更为有效。 3.5.1.3 杀虫新药-奥芬达唑: 奥芬达唑对猪体内及外培养的不同发育阶段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阿苯达唑,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提示奥芬达唑是抗未成熟期囊尾蚴及治疗脑囊虫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